1、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3、(题文)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签订《尼布楚条约》
4、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有着优美的风景,悠久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小明在参观古迹时看到了一篇著名书法作品的复制品。该书法作品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它是
A.《宣示表》 B.《女史箴图》 C.《兰亭集序》 D.《洛神赋图》
6、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首“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实行八股取士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提倡言论自由
7、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A.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夏朝
9、下列哪些实物可以入选半坡人生活遗迹( )
①半地穴式房屋②干栏式建筑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粟的朽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为曹操统一了北方打下了基础的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1、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起子弟”;采纳董仲舒的二减一,“罢免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个体目的是( )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12、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的某处娱乐场所,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耍杂技等。他们去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
A.坊郭户
B.蕃市
C.瓦子
D.榷场
13、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昙花一现,其统一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西晋代魏
B.西晋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魏灭吴
14、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
时间 | 郡级政区 |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 108郡、国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C.王国领地日益扩大
D.中央体制不断调整
16、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养蚕巢丝
D.仓颉——发明文字
17、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盛大开幕,中国文化史上的“书圣”是指
A.蔡伦 B.王羲之 C.顾恺之 D.郦道元
1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向封闭落后。你认为,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根本原因是
A.腐朽的封建专制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B.统治者缺乏海权意识
C.海外势力的侵扰
D.统治者担心沿海人民造反
19、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期的情景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我国文学艺术灿烂辉煌,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各不相同,其中元朝时期的主流文学表现形式是
A.小说
B.诗歌
C.词
D.戏剧
21、(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秦国都城:咸阳 B.秦国最后灭亡的诸侯国:齐国
(2)据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攻击策略有什么特点?
22、夏王桀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最终被商的首领______打败,夏朝灭亡。______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和夏桀一样残暴不仁,不得民心。
23、诗圣是______,诗仙是______。
24、唐朝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品种是____。南宋时,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5、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今称故宫。
26、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地位:______贾思勰的《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____________,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____________等重要思想。
3.影响:在______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王朝是(________)。
28、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9、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0、时间:距今约____________年。
31、连线题,把下列名人名言或者著作与作者相连接。
32、列举出我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历史时期
33、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是长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如图):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图一中,他的核心思想和他在教育上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材料一中哪幅图片人物的思想一致?反映了哪家学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