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徐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如图王羲之的作品属于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 2、袁隆平因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从而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获得了中国科学最高技术奖。目前发现中国古代最早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3、《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D.为打败项羽打下了基础

  • 4、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金中都遗址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 5、《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①平城文化落后                                        ②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③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④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新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

    C.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胜利者建立了东汉

  • 7、隋唐之际,朝廷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这反映了(     

    A.行政效率的降低

    B.决策过程的合理化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皇权受到了削弱

  • 8、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这体现了汉初的政策

    A. 勤俭治国

    B. “以德化民”

    C. “与民休息”

    D. 以武立国

  • 9、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历史要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之前,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文字史料

    C.回忆录

    D.考古发现

  • 10、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有关的一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1、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的原因有

    ①经济文化处于领先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2、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孙先生这里描述的是哪位先贤

    A.黄帝 B.炎帝 C.尧帝 D.蚩尤

  • 13、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出现

    B.唐朝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C.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D.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南宋

  • 14、他任命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 15、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中,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大唐西域记》的完成

     

  • 16、生产力是古代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战国前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手工业的发展

  • 17、为改变北宋中期统治上的不利局面,宋神宗在位期间实施了变法。当时,具体主持变法的是

    A.赵普

    B.范仲淹

    C.王安石

    D.司马光

  • 18、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而非古猿的有力的证据。该证据是

    A.粗糙的石器工具

    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烧制的陶瓷碎片

    D.大量的稻谷种子

  • 19、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广东采购货物,他首选携带的货币是(     

    A.铁钱

    B.交子

    C.支票

    D.银票

  • 20、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清兵力量强大;有的认为是因为大顺军入京后腐败,领导人骄傲自满;有的认为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存在失误:有的认为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满汉地主阶级共同对付起义军。据此可知,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  )

    A.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所列观点都没有参考价值

    D.后面学者的观点比前面的可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却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功绩,他开凿的____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曾设立进士科,标志着____的正式确立。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都江堰是由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的。

    (3)墨家的创始人是

    (4)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

    (5)楚汉之争中 (人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23、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 24、根据提示填空

    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火;山顶洞人已会 火。

    2)在险恶的环境里,为了生存,北京人过   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3)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4)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朝开始的。

  • 25、如下图一《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①处的地名是 ______;图二《东晋形势图》中②处的地名是 ______

  • 26、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秦时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27、唐朝书法名家辈出,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

    (2)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4)抗美授朝战争的司令员是——

  • 29、春秋时期,_____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并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____主持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

  • 30、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______(今台湾)。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玄秘塔碑》 苏轼( )

    B《念奴娇·赤壁怀古》 柳公权( )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

    D《秦中吟》 司马光( )

    E《窦娥冤》    白居易(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隋朝大运河和明长城的起止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材料一: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的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我国地质学家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时间距今100万年以上,是我国、也是亚洲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后来在对这处远古人类化石层的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密集的炭屑及块状物。

    材料二: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批鹿骨头,它们都已破碎并明显被焚烧过。洞穴堆积中,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灰烬层,最厚的地方竟有6米,火将温暖带进当时尚存的洞穴,使夜晚凶猛的野兽不作非分之想。火的熄灭应该是灾难性的事件,他们会想方设法让火长燃不灭。

    ——摘编自纪录片《中华先祖》解说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颗牙齿属于哪一远古人类。“大量密集的炭屑及块状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远古人类的名称。概括火的作用。据材料分析火种的来源。

    (3)据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途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