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钦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宛城之战

    D.赤壁之战

  • 2、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赢得亚洲杯冠军。足球古称“蹴鞠”。宋代“天子好蹴鞠,满城尽高俅”,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为满足蹴鞠比赛和表演的需要,人们还结成蹴鞠社。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外交通发达

    B.市民生活丰富

    C.宋代科技发达

    D.体育锻炼普遍

  • 3、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实质上是(     

    A.没有出现乱世英雄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 4、我们知道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创造宫室、制造船只、仓颉造字,平定蚩尤等”,主要是依据(  )

    A.推理 B.传说 C.想象 D.考古

  • 5、新来的历史老师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据此,他的姓应该是( )

    A.   B.   C.   D.

  • 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僅。凡米石五干,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境况,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推行郡县制 C.兴办太学 D.统一度量衡

  • 7、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成员在探究学习“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节时,出示一幅图片并介绍 说:“发现于周口店龙骨山,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据此你可判断,该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8、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王昭君

    D.李清照

  • 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口剧增,孟子、荀子、韩非等均提出“重农”“保农”“稳农”等主张。这反映了他们(       

    A.思想统一

    B.关注民生

    C.崇尚自然

    D.反对皇权

  • 10、2001年联合国永久收藏的“中华世纪鼎”,是以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为原型的,这个青铜制品是

    A.大盂铜鼎 B.楚国王子午鼎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大方鼎

  • 11、下图显示几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食物,它们最初都以“胡”字命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班超经营西域

    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12、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酒水、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瓦厂

    B.勾栏

    C.瓦子

    D.酒楼

  •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下列各项与他相关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开凿运河

    D.建立行省

  • 14、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这处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

    A. 周朝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 16、“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 17、与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 18、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西汉 D.秦朝

  • 20、1400年前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假如有人以他功勋卓著为由今年清明节实地缅怀悼念活动,应该去的地方是

    A.江都

    B.长安

    C.天水

    D.宝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 22、907年,朱温建立____政权,唐朝灭亡;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北宋建立。

  • 23、一些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

  • 24、“文化大革命”中,先后形成了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 2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

    (2)根据图二回答,(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图三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造纸术的发明有何历史意义?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学引起世界关注。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4)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 》,他的成就是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

    (5)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图五是东晋时期( )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6)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 26、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和烧石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还会长时间保留火种,____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27、黄巾起义的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______________,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______________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 28、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__________

  • 29、(1)请在下图方框内填入秦长城东西起止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辽东

    B:临洮

    (2)请写出下图水利工程的名称

  • 30、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集中体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____,元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

    (1)退避三舍

    (2)纸上谈兵

    (3)围魏救赵

    (4)卧薪尝胆

    (5)烽火戏诸侯

    a.周幽王

    b.孙膑与庞涓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e.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2)________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3)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4)南北朝________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5)________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封建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王……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引自教材

    材料四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括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而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国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五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一时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标志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