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颂了“秦王”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度量衡
D.兼并六国
2、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一事,文献中有不同记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旧唐书·高祖本纪》 |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刘劝李举义兵 |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
《旧唐书·夏侯端传》 |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
A.李世民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需进一步考证
D.《旧唐书》作者与李渊不是同一时代,所记载内容绝对不可信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诗中称颂的这位古代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秦始皇
4、据记载,东汉时期南方部分地区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遍。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地理自然环境的变化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光武中兴的影响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暑期研学时,小李参观了西安半坡博物馆,在这里他能感受到( )
A.木结构的水井
B.碳化的稻粒
C.干栏式的房屋
D.古朴的彩陶纹饰
6、这部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它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春秋》 B.《论语》 C.《史记》 D.《后汉书》
7、“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A.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三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9、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放映商朝社会活动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兵马俑 ④四羊方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用火遗址。”据此可知,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1、“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诗句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城内有专门的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
B.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C.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
D.既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12、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们把隋唐时期的历史作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最为合适的单元主题应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帝国的落日余晖
13、“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14、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了( )
A.禅让制
B.民主制
C.分封制
D.土地私有制
15、我们的家乡亳州,人杰地灵,一代枭雄曹操就生在此处,你知道他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人物吗?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16、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的兴起,无关“宋瓷”的是
A.
B.
C.
D.
17、“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对工作的一种绝对重视,是一种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尧
B.舜
C.禹
D.鲧
18、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成就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汤显祖、辛弃疾
B. 颜真卿、阎立本
C. 苏轼、辛弃疾
D. 吴道子、李白
19、“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问鼎中原”等成语故事,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什么时候的历史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朝
20、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是( )
①节度使势力膨胀 ②朝政腐败 ③边疆形势紧张 ④外戚专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土的整套编钟最出名。
22、唐朝都城_____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23、在图中方框内填入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居住的遗址
B.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的遗址
C.反映夏朝文明进程的遗址
24、图一人物是东晋的建立者____ ,他在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图二是__示意图,经此一战,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成功抵御了前秦的军事威胁。
25、秦始皇为了北御匈奴,修筑_______;汉武帝派______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6、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907年,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7、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______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 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8、(1)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 )
(2)发生在约公元前1046年,导致商朝灭亡的战役——( )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4)西周建立者是——( )
29、唐代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代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密的青瓷如冰如玉,________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0、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
31、将下列尊称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A画圣 杜甫( )
B诗仙 孙思邈( )
C药王 吴道子( )
D诗圣 赵匡胤( )
E宋祖 李白( )
32、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书画家四位。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什么?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