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哪一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
A.农作物种植
B.家畜饲养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
2、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丝绸成为中国的名片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
3、“……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材料中的“胡人”是哪一少数民族?( )
A.匈奴
B.鲜卑族
C.氏族
D.满族
4、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 直立行走
B. 学会用火
C. 打制石器
D. 狩猎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相传这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由此可以看出宋朝
A.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 注意缓和民族关系 D. 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贴在中国送往意大利米兰的抗疫物资上面的唐诗名句。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诗人分别是( )
A.李白、白居易
B.李白、杜甫
C.李白、欧阳询
D.杜甫、白居易
8、名闻世界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 )国修建的。
A.齐
B.楚
C.秦
D.赵
9、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A、C两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A.秦国楚国 B.齐国燕国 C.秦国齐国 D.魏国赵国
10、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国家公祭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马鞍山惨案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11、以下三幅图片,和哪一主题有关( )
A.护法运动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抗日战争
D.第二次国共合作
12、如图为出土于江西省抚州市的《宋代彩绘立人罗盘陶俑》,是世界上最早的罗盘造型实物。陶俑怀抱一个带有指针的大罗盘,中央装有指针,做左右指向,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为宽平面环状,盘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代(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成指南的工具
C.手工业水平提高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3、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 黄河流域
B. 江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长江流域
14、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从紫禁城到外城都以这条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相结合城市平面图,可知它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北京城
15、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其诞生的标志是
A.进士科设立
B.创立殿试
C.分科考试
D.开创武举
16、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新罗
D.天竺
17、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中俄西部边界问题
B. 中俄停战问题
C. 中俄北部边界问题
D. 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8、“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1939年,在安阳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青铜面具
19、“汴京桑家瓦子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B.宋朝文化教育事业繁荣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宋朝海外贸易规模大、范围广
20、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齐国 B. 楚国 C. 燕国 D. 秦国
21、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实施了___________,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2、________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3、中国历史人文荟萃,群星璀璨。
(1)为报先主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是___________。
(2)东床坦腹养鹅自赏,《兰亭序》后世永流芳的是______________。
(3)画人物重传神,画衣纹如春蚕吐丝,被尊称为画祖的东晋画家是__________。
(4)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_________。
2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根据提示内容填空。
(1)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被辑录成的书是:(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
(3)东汉张仲景撰写的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医书是:(_____)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
(5)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是:(_____)
25、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______和 ______成为最著名的传说人物,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相。
26、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商朝的文字是_________。
27、图一是河姆渡人居住的__________(建筑样式);图二是半坡人居住的__________(建筑样式)。
28、明代中期,______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曹雪芹创作的《______》是清代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29、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是《________》;而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0、唐高宗去世后, ______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31、司马光 《窦娥冤》
曹雪芹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红楼梦》
关汉卿 《资治通鉴》
32、列举题。
(1)列举四例我国商周时期铸造的著名青铜器。
(2)列举四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3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长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
——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某次盟约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三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 元朝某机构“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此机构前往该地处理。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政策。并归纳民族交融的方式
(2)材料二中,宋辽达成协议是指哪一盟约?说明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这些表现给元朝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具有“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职能的机构是什么?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今天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