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______)斗艳 ②中外(______) ③山穷(______)
④(______)满园 ⑤名(______)古(______) ⑥热情(______)
(1)我知道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春天的词语。
(2)当你告诉别人黄山景区非常有名时,你会选用成语________。
(3)如果你到葡萄沟去,___________的老乡会请你吃最甜的葡萄。
(4)他把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已经到了___________的地步了。
(5)首都北京有许多_____________。
2、填入一个字,和下面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始(______)(______)(______) 整(______)(______)(______) 便(_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
1.蒙,查部首________,除部首外________画。
2.找朋友。
围 困 锣 毯 桔 图 铁 毽 松 柏
(1)部首是“口”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首是“钅”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部首是“毛”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部首是“木”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遥知________,________。
2.我在空中______着,碰到冷风,就变成______落下来,这时我叫“______”。有时变成______打下来,人们又叫我“______”。冬天,我变成______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3.我______人们做过很多好事,但也给人们带来很多______。
4.植物妈妈有______。蒲公英靠______传播种子,它的种子像______。苍耳靠______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传播种子。
5.《梅花》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诗中最后两句把______和______进行比较,写出了它______的特点。
5、读拼音,写词语。
tóng hào duì qí sōng bǎi shēn chù
( ) ( ) ( ) ( )
xióng māo péng yǒu nóng máng jiǔ nián
( ) ( ) ( ) ( )
6、我能读拼音,把字写准确。
是谁,都不能浪费
,因为那是农民伯伯用
的
换来的。
新年到了,“红”给钟南山
写了一
,感谢他的付出,
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7、判断,在搭配正确的词语后打“√”,错的打“×”。
【1】一把同学______
【2】一盘鱼______
【3】一双眼镜______
【4】一头牛______
【5】一颗树______
【6】一条小路______
8、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句话出自《管子》。( )
(2)课文《枫树上的喜鹊》中有这样一句:“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从中可以知道文中的“我”真的听得懂喜鹊的语言。( )
(3)“团”“园”“句”这三个字的结构相同。( )
(4)“失信不立”出自《左传》,意思是: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身立国。( )
(5)十二生肖按顺序排列分别是:鼠、牛、虎、兔、龙、马、羊、猴、鸡、狗、猪、蛇。( )
9、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千人糕之所以叫千人糕,因为它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 )
【2】“蒸”和“煮”的偏旁都是“灬” ,说明带“灬”的字和水有关。( )
【3】《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会把事情办坏。( )
【4】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老牛和松鼠都对小马撒谎了。( )
10、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梅花》中的诗句。 (______)
2.《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小熊折的纸船和松鼠扎的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______)
3.《狐狸分奶酪》中的熊兄弟俩如果不斤斤计较,就不会被狐狸利用。 (______)
4.采桑、插秧、割麦、打谷都是春季的农事活动。 (______)
5.跟别人商量事情时要用商量的语气,并且要把话说清楚。 (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dé děi)造一杆(ɡān ɡǎn)大秤(chèn chènɡ),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dǎo dào)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重——(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大象的 。这句话把大象的身子比作 ,把腿比作 。
5.读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想一想,去掉这句话中带点的词“才”可以吗?为什么?
6.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 、 、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猪和家猪
①一天,一只野猪不知怎的闯进农民的猪圈。
②野猪看见猪圈里躺着(zhe zháo)几只家猪,不禁诧(chà)异地问道:“看你们的样子多么像我,你们都是猪吗?
③一只家猪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回答说:“是啊,我们都是猪。这点还用怀疑吗?”
④野猪说:“你们怎么变得这样懒懒散散(sǎn sàn),没(méi mò)精打采的,丝毫没有猪的气势和精神。我们在山林里并不是这样的呀!”
⑤家猪道:“我们在这儿,吃了睡,睡了吃,有人伺候我们,舒服极了。还要到山林里去干嘛?朋友,你也留在这儿享福吧!”
⑥野猪听了,叹道:“哦,原来如此!我得赶快离开这儿,不然我也要变成和它们一样的懒货了!”
——选自《中国寓言故事》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
【2】本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野猪和家猪进行_______次对话。
【3】野猪看到家猪为什么不禁诧异?( )
A.看到家猪们都过得很舒服。 B.看到家猪们的样子跟自己很像。
C.被家猪们说的话惊呆了。 D.看到家猪们都变得懒懒散散。
【4】“这点需要怀疑吗?”跟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这点需要怀疑。 B.这点值得怀疑。 C.这点不需要怀疑。 D.这点不能不怀疑。
【5】“哦,原来如此!”指的是什么?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6】读完这篇寓言故事,你比较喜欢谁呢?请结合文中的故事说一说喜欢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_______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_______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2】在选文第2自然段中找出两个互为反义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分别描写了日月潭________和________时候的美丽景色。
14、阅读理解。
小 猴
小猴全身披着细毛,好像穿着一件毛皮大衣。它的头圆溜溜的。两只眼睛虽然很小,却骨碌碌转个不停,显出一副机灵的样子。小猴的鼻子又小又扁。它的四肢又细又长,十分灵活。
【1】这段话共有___句话,介绍了小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写出小猴的特点。
毛的特点:______ 头的特点:__________
眼睛的特点:_______ 鼻子的特点:_________
四肢的特点: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动物过冬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这几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小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小燕子接着问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洞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小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到处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了。”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1】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______,并再写三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小蜜蜂 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小燕子 吃得饱饱的,冬眠过冬
青蛙 把食物储存起来过冬
【3】除了文中提到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用以下三种方式过冬的呢?分别举个例子吧!
①冬眠:______
②到南方:______
③储存食物:______
16、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高大的榕树看上去像________________。
椰树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无根不立,人无志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思考辨析。
为什么那个人看到虫子,邻居也提醒他了,他却毫不在意呢?
19、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恐惊天上人。
3.有山皆_________,__________不文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九四九冰上走。
5.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作文。
题目: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