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初中毕业的我已经度过了15个峥嵘岁月,跨入高中大门。
B.他的这篇文章,可谓是美轮美奂。
C.青春岁月似水流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时光。
D.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构思匠心独运,给人以妙手回春之感。
B.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屡禁不止,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现在又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
C.这场篮球赛,休斯顿火箭队在丧失了姚明篮下优势的情况下,力克尼克斯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沐春风的感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虽然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多,但是同学之间缺少沟通,所以希望建立一个微信平台,推动同学之间的联系,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
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D.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先生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 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 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 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 李老师认为,不适当地增大习题量,学生的能力就会下降,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摘下星辉献母亲
——追忆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
王俊禄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万物抽穗拔节的小满时令,记者来到瑞安曾联松广场。广场上,曾联松铜像吸引着游人驻足:红色的花岗岩基座,古铜铸就的身姿,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举首凝眸,似在仰望天空构思五星红旗,似在眺望天际那一抹金色的曙光。
曾联松,1917年出生在滨海小城瑞安的书香人家。受过良好教育的他,学的并不是美术设计,似乎是神来之笔,他“摘”下“星星”这个璀璨的意象,与共和国的标识紧紧相连。1938年,曾联松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1949年时,他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做秘书工作,这家原属于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通讯社,在5月上海解放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曾联松总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总想多做点什么。不久,《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他想:祖国新生,群策群力,我为何不能一试?
据家人回忆,那段时间,他下班以后天天把自己关在阁楼里,看看、写写、画画,就是吃饭也非得妻子三番两次地催促才肯下来,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日后的采访中,他吐露了心声:“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回在我心头的愿望,看到她如旭日东升般展现在面前时,我能不为之兴奋吗?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自量力,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然而,仅有一腔热忱还不够,对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讲,要短时间内拿出设计的成品,并非易事。那则征稿启事被他不知看了多少遍,四项要求,他几乎能倒背如流:第一,要有中国特征;第二,要有政权特征;第三,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之比是三比二;第四,色彩以红色为主。
怎样才能在设计中准确而全面地体现上述的要求呢?特别是一、二两项,曾联松认为这是国旗设计立意中的关键,从美学观点来说,任何一种图案的设计首先要有立意,就像一篇文章一样,没有正确的立意,文章就没有灵魂。新中国国旗的设计更需要一个准确、贴切而深刻的立意。现在,这个难题就像一座碉堡拦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他一下子还找不到它的突破口。冥思苦想,终于有一日,一阵委婉深情的沪剧唱腔从窗外飘来:“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中国共产党……”
“星星,星星……”曾联松反复默念,突然找到了灵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当年红军帽.上就有一颗红五星,用五角星这个革命的标志,来作为国旗的主体,不是很有意义吗?
经过十多天的绘图设计,他拿出初稿: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征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旗面红色相协调,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之端庄,但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全场30万群众一片欢腾。
“一得之愚献祖国,五星旗海壮山河。”曾联松生前曾写诗表达自己为伟大祖国设计国旗的无上光荣。
从1947年起,曾联松就居住在上海虹口区山阴路上,直到1999年10月19日去世。他一生简朴,甘守清贫,平时弄堂里进出,总是穿着蓝卡其布的中山装,夹个皮包。弄堂里的人很少知道,他是我们国旗图案的设计者。
他用一辈子的生命追求一个信念:不管人生境遇如何,不忘初心,不改赤子情。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自念一生坎坷,书剑无成,贡献很少,报国不多。每临清苦能‘信念’不移。值此国际风云多变,幸中华自强,国运亨通,柳暗花明,经济振兴,令人欣慰。”
(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5月3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引用歌词开篇,并描写了瑞安曾联松广场上曾联松铜像吸引游人驻足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国旗设计者的尊敬与怀念。
B. 曾联松20多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一直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解放后,才完成了自已的历史使命。
C. 曾联松设计国旗时,为了寻找能准确而深刻的表达国旗灵魂的突破口而冥思苦想,一段委婉深情的沪剧唱腔给了他灵感。
D. 为了确定五颗金星的恰当位置,曾联松反复修改,最终的设计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富有艺术气息。
【2】下列对曾联松形象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怀激情的爱国热忱 B.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C. 甘守清贫的简朴生活 D. 吃苦耐劳的不懈努力
【3】这篇人物通讯,多处引用曾联松先生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1)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①,干世②还忧近逆鳞③。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②干世:治理政事。③逆鳞: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B.“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C.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D.“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的心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共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住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B.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C.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D.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平庸,平常。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D.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遭到,冒着。
【3】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运用说明、记叙、议论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受莲说》《少年中国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B.“句读”俗称“断句”,亦称“句逗”,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不同于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从古之学者说起,论述教师的作用相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择师的标准,即不论其位高低和年龄大小,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B.《师说》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言之有序,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达“真师重道”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师说》句式灵活多变,整微结合,使文章论证节奏舒缓自如,同时运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惋惜与痛心。
D.选文二印证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状,交代韩愈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的积极做法,表现世不从流俗、遵行师道的勇气和担当。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一部分,做好职业规划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升学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少走人生的弯路,同时更好地服务未来社会,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
对此,有一些学生不理解、不响应。有的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必要进行职业规划。”有的说:“职业规划占用了太多学习时间,得不偿失。”有的说:“职业规划的事交给家长和老师就可以了,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
这引起了本校学生李华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以李华的身份,面向本校(统称“嘉州中学”)同学写一封公开信,呼吁大家积极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从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