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喧 言筌 勤谨 讪讪 越俎代疱
B.烟蔼 接榫 殒落 发硎 唉声叹气
C.水榭 传诵 剽悍 洗练 繁芜丛杂
D.曼回 被卧 牲醴 膏梁 辨症论治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下面对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B.三、四句反用典故。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王粲依刘表,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十分贴切。
C.五、六句抒写志趣。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头飘白发之日,身入扁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D.七、八句借助庄子寓言,自比为鹓雏,将猜忌者比为腐鼠。不但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始速祸焉
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烟阜盛 阜:土山 不经之谈 经:道理
B.敛声屏气 屏:抑制 放诞无礼 诞:出生
C.孽根祸胎 孽:子女 膏粱子弟 膏:肥肉
D.恭贺新禧 禧:吉福 东施效颦 颦:皱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生一种能够开创中国和世界未来的新型文明,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这是已经被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证明了的史实。
B.中华文明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而“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
C.人们理论上很容易明白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D.中华文明的复兴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例证法,以近代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完全抛开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才会复兴。
B.创造出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坚持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是高标准的,反之则是虚假的。正反对比,说服力强。
C.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观点,再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合作,符合中华文明复兴传承、创新和引领的要义。
B.把中华文明复兴等同于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时势不同也不必要。
C.中华文明的再造和创新过程,包含着对中西方文明的扬弃,这与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有义务引领世界文明按照中国模式建构和发展。
7、补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雨霖铃》上阙中,虚写想象分别后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落叶和流水来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年长色衰之后的际遇。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时武器坚利、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定风波》一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又充满哲理的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孔尚任
院静厨寒睡起迟,秣陵②人老看花时。城连晓雨枯陵③树,江带春潮坏殿基。
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不知烟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谁?
【注】①此词载《桃花扇》第一出《听稗》,为剧中侯方域出场时所吟诵。按剧情规定,这出戏演“明崇祯癸未(公元1643年)二月”事,处清兵压境之际。②秣陵:南京旧称。③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在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以环境的“静”“寒”来反映心境,用“迟”“老”描摹情态刻画精神。
B.三、四句实写眼前之景,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哪里还有丝毫帝王旧都的气象?
C.下片前三句,往事和新词形成反差;以丝写梦,体现了梦里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
D.最后两句以物喻人,以燕子不知归处喻人无所归依,表现了作者反抗侵略的决心。
【2】这首词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干:要求
B. 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 幸:侥幸
C.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寻:不久
D. 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 短:诋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高适“负气敢言”的一项是
①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 ②因陈潼关败亡之势
③谠言义色,实谓忠臣 ④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⑤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⑥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 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 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 高适为人喜欢谈王霸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
(2)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10、作文。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写道:
他是孤独的……孤独的!多快乐啊,独立不羁,完全自主!……多快乐: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着自己的主人!
我不需要人家了解我……现在我再也不需要谁,不需要什么了,我心里什么都有!啊,他终于把自己找到了!误入歧途已经有多少时候!他急于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沉浸一番。
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或思考?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