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务必切实加强对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畏难止步,绝不能松懈斗志。
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那么胜负存亡的命数,如果和秦国相较量,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判断。
C.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文: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D.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从这五个人的死看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从:“纵”,特指合纵
C.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4、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比及三年 比:比较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5、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②谨庠序之教 ③树之以桑 ④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填然鼓之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⑧小学而大遗 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①⑦/②⑧/③⑥⑨/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⑨
C.①⑧/②⑦/③⑥⑨/④⑤ D.①⑦/②⑧/③④⑤/⑥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D.第5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瀑布飞泻,水石相击、声响巨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中“珠玑”和“罗绮”写出了市场繁荣、市民殷富,“竞豪奢”反映了富贵人家穷奢极侈的生活。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使用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本词多处使用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写自然之景,或写达官贵人游乐之景,带有夸张的语气。
D.作者把语言、音律与词的内容恰当结合,如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句简短,音调急促,情景相融。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李牧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B.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C.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D.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战国七雄之一。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
B.乘,车,兵车。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襄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边境。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时,规定匈奴来犯,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
B.李牧坚持己见。李牧退守不战,匈奴人与守边官兵都认为他不肯出战是胆怯,李牧我行我素,赵王一怒之下把他召回。
C.李牧战绩斐然。李牧复出后,立刻精选兵马、积极备战,后采取诱敌策略,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D.李牧抗命被杀。秦将王翦进攻赵国受到抵御,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撤换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就杀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2)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②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
③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直播中发言,向在线师生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文章必须使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