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B.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 丽江古城四周以高山为天然屏障,主街傍河,小街临渠。政府当局力在打造一个由“江南水乡”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D. 历时八年分段建设、分段开通运营的沪昆高铁将实现全线通轨,预计2016年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从上海到昆明仅需9小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秦兵有至矣/收天下之兵 B.故垒西边/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理固宜然/自以为关中之固 D.使六国各爱其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袅袅(niǎo) 桅杆(wéi) 似乎(sì) 疏朗(lǎnɡ)
B.橘颂(jú) 门闩(shuān) 窸窣(sū) 爽朗(shuǎnɡ)
C.寒砧(zhēn) 迢远(tiáo) 缠绵(chán) 湿润(yùn)
D.涔阳(cén) 漂泊(bó) 特殊(chū) 繁茂(mào)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其曲中规 中:符合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参省乎己 省:省察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而绝江河 绝:横渡
D.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 驽马十驾 驽:劣马
5、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令人生厌。(踌躇:犹豫)
B.对于我们的询问他是从不吝惜回答的。(吝惜: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
C.饥饿的孩子们用苍白的瘦脸无精打采地望着污秽的街道。(污秽:不干净)
D.妈妈带着困惑的微笑、惋惜的口气走了出去。(困惑:弄不清方向使人迷路)
6、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个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施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タ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萧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廿二日
(有改动)
【1】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
【2】作者在文章结尾描写夜游西溪的情景时,联想到东坡夜游赤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使老百姓接受教育、懂得礼。
(2)贾谊在《过秦论》篇末,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C.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D.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业,不治农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维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杖,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
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县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后叙战勋,不及铁杖,遇素驰驿归于京师,铁杖步追之,每夜则同宿。素见而悟,特奏授仪同三司。以不识书,放还乡里。成阳公李彻称其骁武,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
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寻除莱州刺史,无治名。后转汝南太守,稍习法令,群盗屏迹。后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麦为何姓?”曰:“麦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寻除右屯卫大将军,帝待之逾密。
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子孟才嗣,寻授光禄大夫。孟才有二弟,仲才、季才,俱拜正议大夫。
(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
B.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
C.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
D.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
【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驿,在文中指杨素沿途歇息的地方。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B.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的部长。
C. 乡里,“乡”本义指方向,在先秦文献中常被引申为表示某个方向的地域;“里”是人类的聚居地,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方便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乡、里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国家加强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D. 光禄大夫,官名。大夫为皇帝近臣,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麦铁杖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后任柱国大将军。不久授予莱州刺史,但无政绩。后转任汝南太守,渐渐学习法令制度,群盗绝迹。
B. 麦铁杖多次跟随杨素出征,建立功勋。后来在辽东战役中身先士卒,渡辽之前,以忠诚与孝勉励三个儿子。
C. 在辽东战役中,麦铁杖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皇帝十分悲伤,给他三个儿子都封了官职。
D. 麦铁杖因为交友不慎,所以虽然当上给皇帝撑伞的随从,但依旧改不了偷盗的毛病,以致被尚书蔡徵设计抓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
(2)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县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人生的坚实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地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空水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