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负箧曳屣深山巨谷中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从而师之
D.因坐法华西亭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瘦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3、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皆降之 ②屈节辱命 ③单于壮其节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反欲斗两主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杖汉节牧羊 ⑧武能网纺缴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
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
4、选出加点词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A. 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 餐:吃 故垒西边 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 只合把清浊分辨 合:只应该 还酹江月 酹: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 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生得
D.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葫芦:糊涂 愆:罪过 倩何人换取 倩:请求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化:教化
B.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果真,如果
C.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置办,准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瓜点豆
康志刚
他喜欢种扁豆。喜欢种,自然就喜欢吃。
那一年,他在城里安了家,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凤霞在小院的南墙根下面种下几颗扁豆。种子是从老家拿来的。自从种下扁豆,也就种下了期待。每天下班,他和凤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们是否发芽了,是否长高了。其实不待长高,凤霞就将碎布条从墙顶上一条条垂下来,为它们搭架,让扁豆秧子顺着布条爬到墙头上。在他们期待的目光里,扁豆长高了,开花了。那一簇簇的扁豆花,像浮在院墙上一层紫红色的霞霓,那种家常的气息让他感到很亲切。每到宁静的中午,总有几只蜜蜂或者细腰马蜂,嗡嗡地飞来采蜜。种扁豆与吃扁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有天,突然传来消息:他们这里要拆迁了。
这是一大片平房区,位于县城的东南角上。他们家东面只隔三四家,是一块足有几百亩的菜地,一直延伸到东城墙边上。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菜畦里,种有菠菜、小白菜、韭菜、茴香、油菜等,让人赏心悦目。
那些天 ,吃过晚饭,胡同里的人都凑到胡同口。每个人都变成了演说家。还没说几句,在停顿的间歇就被另一个人抢去了,每个人都害怕被别人抢了风头。就那么一个话题,总也说不完,说不够。凤霞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胡同里的人来往,这会儿也似换了个人,也抢别人的话头,说起来也不肯住嘴。
转眼就是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还种不种扁豆呢?这几乎是他和凤霞同时想到的一个问题,但又同时被否定了。嗨,说不定哪天就拆了呢。
从前凤霞下班回家,总是顺便在路边买一把菜。自打种上扁豆,凤霞时常两手空空回来。因为院里就有现成的呢,即便已经坐上锅了,也来得及呀,转身去摘一把即可。一顿饭,仿佛就因为有了那盘绿莹莹的扁豆,才变得生动起来了。
如今,他们满脑子都是拆迁,很少想到扁豆。即便想起来也不屑一顾:扁豆算什么呀,上不得台面的。但无论他们怎么急切,依然不见开发商的影子。他们哪沉得住气,就去打探。打探来的消息让他们惶恐而又不安:开发商已和菜农们签了协议,就快动工了。哎呀,怎么回事?莫非……他们不敢也不愿再往下想了。
果然,他们的顾虑很快得到证实。因为西面不远就是那座著名的寺院——临济寺,县里禁止在寺院四周盖高层建筑。还有,他们这里都是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的住户,拆迁的代价要比征收那块菜地高出许多倍。你说开发商能不改变主意吗?
他们哪信?就差三四十米,有什么理由不一同开发呢?他和妻子这么认为,全胡同的人也这么认为。大家又聚在胡同口商量对策。大家依然抢着说,比从前还要急迫。从前那是因为激动,现在只剩愤怒了。商量的结果是推选代表去面见开发商,当然也有质问和算账的意思。
星期天上午,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他们见到了开发商老许。当弄明白来意,老许抖一抖手里的烟,叉开两腿哈哈地笑起来,一连问了他们好几个问题:我是开发商,为挣钱不是搞慈善!让我开发你们,你们能保证让我赚到钱吗?你们敢给我担保吗?……往回走着,老秦狠狠地往地上啐一口:哎,钻钱眼里了!他想附和一句,但心里像抽空了,哪还有一点底气。
尘埃落定后,一切又归于沉寂。又到了清明节。阳光明丽,空气里飘满了草木复苏的气息。因为四周没有高楼,又远离闹市,这里的天空显得无比辽阔,深远,也更蓝。没有汽车的响声,更没有人声的喧闹,安静得只有风声,鸟声,还有鸡鸣,狗吠,好一个清幽的世界。
这天,两人下班回来,发现车筐都是空的,都忘记买菜了。中午吃什么呢?如果院里还种着扁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呀。好在还不晚。还是在南墙根下的老地方,他俩又种了几棵扁豆。凤霞还种了几棵丝瓜,她说丝瓜和扁豆是姐弟俩。
于是每天下班回来,他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墙根下面,看扁豆和丝瓜是否发芽了。春天的阳光是纯金做成的,暖烘烘的照在他们身上。凤霞见下的种子老没动静,有些担心。他笑她心太急了,才种上三天呀。
是种子就会发芽的,就会开花结果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绚烂如霞的扁豆花和一串串的扁豆。当然,还有垂下来的一条条长长的丝瓜。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对种扁豆进行了细致描绘,既突出了种扁豆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暗含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B. 小说中先写扁豆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后来又写“他”和妻子对扁豆的不屑一顾,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他和老秦一同去和开发商理论,开发商的一连串问题却弄得他们哑口无言,他想附和老秦的愤怒却无底气,可以看出“他”不善言辞。
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一句“是种子就会发芽的”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表明经过拆迁风波后的人们看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分析文中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有天,突然传来消息:他们这里要拆迁了”的作用。
【3】有人认为小说标题应为“拆迁”,而不应为“种瓜点豆”,这种说法你同意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每日省察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长期以来秦蜀不通往来的现状,极言出行之难。
(3)《琵琶行》中,作者描写琵琶女心态复杂,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 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 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 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2】“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③,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有删改)
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孺人:明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②纑:麻线。③龃龉: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而生有光 期:一周年(后)
B.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延请
C. 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去:距离
D. 室靡弃物 靡:浪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淑静者,大姊也 儿女大者攀衣
B.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孺人之吴家桥
C. 户内洒然 余则茫然矣
D. 无一字龃龉,乃喜 世乃有无母之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B.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有没有丢失的东西
C. 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在背后说坏话
D.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
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二子肖母也
②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83岁的钟南山院士披挂出征,逆行武汉,耄耋之年救民于水火,是院士也是战士。有网友说,“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镇妖疫”,有钟老在,我们踏实。
(2)有一则视频刷屏,视频里6岁的哥哥在教育4岁的弟弟。他们的妈妈作为医生在医院坚守,已经很多天不能回家,弟弟想妈妈,哥哥霸气地教育他:“哭有什么用?哭,妈妈就能回来吗?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别说妈妈辛苦,世界上有很多人比妈妈还辛苦。”6岁的孩子话语里透着坚定和刚强。有网友说这孩子大了肯定是个男子汉。
读了这两则材料,结合你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