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句读之不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寡人之于国也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学而大遗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公为我献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为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B.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放牧
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滥:过度,无节制 D.役聪明之耳目 役:役使,劳损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 吾妻归宁(嫁到我家来)
又重之以修能(再,加上) 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安排)
B.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给予)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当侍东宫(应当)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
C. 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再)
刑人如恐不胜(尽) 可以横绝峨眉巅( 越过 )
D. 岂敢盘桓(拖延不就职) 吾家读书久不效(获取功名)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接近于)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边的雪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小说开篇用比拟的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特点,“金豹烘手”、“饮酒取暖”,侧面烘托了天气的寒冷。
B.金豹和老刚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交流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这一细节为后边的点燃铺子救人时意外救了自己儿子做伏笔。
D.“金豹睡不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2】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到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故事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名句默写,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B.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C.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
D.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 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 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 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 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4】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分列朝廷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
B. 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没有报上去。
C. 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
D. 工部侍郎答应这是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没有报上去。
10、写作
1975年,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宣称自己找到了一个不用“教”就可以让任何人在20分钟内学会打网球的办法。他曾在美国ABC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中教一位叫莫莉的因身体笨重行动不便且身穿木桶一样长裙的女人打网球,他告诉莫莉不要担心姿势的美丑和步伐的对错,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20分钟后,莫莉成功学会了打网球。对于成功,添·高威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表现=潜能-干扰。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注意: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