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为赵将

    B.见犯乃死,重负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会于西河外渑池

    D.求人可使报秦者   铸以为金人十二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为“十三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汉代始被奉为经典。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含义至今未有定论。

    C.《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陌上桑》《木兰诗》都是长篇叙事诗。

    D.《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诗,其名最早见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②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烦琐,作茧自缚,困住自己的手脚。

    ③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⑤虽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含义费尽心机,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的真理。

    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 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蚓无爪牙之利

    D. 非尊于齐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诚   ①能见可欲   ②齐与楚从亲,楚能绝齐

    B. 下   ①尘泥渗漉,雨泽注    ②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

    C. 安   ①会面可知  ②不念居思危

    D. 信   ①者效其忠   ②愿陛下亲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

    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

    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

    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

    B.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达的处境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C.“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语气急切慌乱,从侧面显现出闻达的重要。

    D.听了闻达的安排,祈站长开玩笑,大家开心地笑,这表明从领导到群众都对闻达的工作安排十分满意,对他的专业水平高度信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极力写闻达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为后文表现他在疫情到来时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作了很好的铺垫。

    B.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

    C.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

    D.当闻达到单位后,文中接连用了四个“闻主任来了!”,这种重复,艺术地表现了大家内心对闻达的期待和听到他来后的极度喜悦。

    3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书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下列对全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 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 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 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B.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2下列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母,文中指归有光的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我们能够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那份深深的疼爱之情。

    B.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指男子十五岁。古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C.先妣,对已故母亲的尊称。成语“如丧考妣”的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

    D.从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从”表示远房亲戚,从兄就指的是表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太”,则表示身份或辈分高的,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中的“太公”“太母”。

    3下列对选文(一)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中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选文(一)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选文(一)第一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报任安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