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报纸专栏给读者推荐了4部扣人心弦的玄幻小说,这些小说每本都令人拍手称快,让人一次可以看过瘾。
②忧愤出诗人,蚌病成珠,穷而后工,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的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杜甫、成为亡国之君的李煜等等不一而足。
③本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巧言令色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④在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刻,房地产业固然重要,但楼市路径依赖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南辕北辙,既不存在也没有可能会依靠楼市拉动经济增长。
⑤面对火爆的外教市场,必须对外籍教师进行统一而严格的资格审核,并建立公开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就业者的信息透明可查。如此,才能让泥沙俱下的外教市场真正规范起来。
⑥近年来,也门内战导致国内满城风雨,“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也门活动频繁,多次实施恐怖袭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C.武汉军运会赛场上观众的呐喊声振聋发聩,气氛非常热烈。
D.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李长根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天门山脚下的小村里。
B.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C.董老师打开书,只见扉页写道: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D.小燕在双十一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手机,兴奋地在网店留言:“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4、下列表述中国文化的各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是宋代状元,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节,溶进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B. 魏徵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用来劝谏唐太宗的,作为诤臣他善于劝谏,李世民与魏徵也成为良好君臣关系的典范。
C. 五代时期政治混乱,欧阳修编著的《新五代史》,探寻“盛衰之理”,希望宋王朝以史为鉴,不要重蹈五代惨痛历史的覆辙。
D. 司马迁认为“离骚”,即离忧之意,屈原遭遇忧愁悲愤投江,在黑暗与污浊中追求自身高洁,这份人生追求值得后世永远礼赞。
5、在《动物游戏之谜》中关于“演习说”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幼年黑猩猩用牙齿嚼烂树叶汲取手掌中的水。
B.动物们利用追逐、躲藏、搏斗等行为来熟悉未来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C.成年黑猩猩在干旱季节用嚼烂的树叶取树洞中的水解渴。
D.“演习说”似乎并不符合生物世界的一条普遍规律,即尽可能节省能量。
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而清华的演剧传统正是他所向往的。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曹禺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是因为他厌倦了政治经济学,向往清华的西洋文学系,更因为他不喜欢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
B.清华大学王文显教授讲课年年照本宣科,吴宓教授为人古怪,这使曹禺对课堂感到很失望,感到不能再只依赖课堂获取知识。
C.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D.通过孙浩然的回忆我们可以了解到,曹禺在清华求学时期看似沉默寡言,实际上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博闻强记又醉心阅读。
E.本文语言平实,思路清晰,重点记述了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和他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曹禺写出了惊世名剧《雷雨》,他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一杯清酒洒祭江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缅怀三国孙权那样的历史英雄,感慨其英雄业绩就像当年亭台殿阁之间的流风余韵一样,被岁月的风雨洗涤净尽。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明蔺相如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私利放在后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一句中,“千古”有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有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词的上片使用了两个典故。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先写刘裕的丰功伟绩再写瞻仰他的遗迹。
C.“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用刘义隆“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的失败提醒当朝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词人以此正告朝廷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2】这首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0、微写作
①在《红楼梦》的很多回目中,作者用一个字给人物性格作评价,我们称之为“一字定评”。如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第52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请任选一个字,以“王熙凤之毒”“晴雯之勇”这样形式作题目,结合具体情节加以阐释(也可以从其它回目中选字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