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绥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篡夺   脚镣   禀赋   莫名其妙

    B.枭雄   松弛   破绽   败坏论常

    C.战栗   辞藻   淆乱   自头罗网

    D.惶惑   赌注   奉培   振彻天地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 )

    A.臣以险(征兆)   夙遭闵(不幸)

    祖母刘臣孤弱(怜悯) 舅母志(改变)

    B.门衰薄(福)   长不自禁(哭泣)

    疾病(缠绕)   责臣逋慢(逃避,怠慢)

    C.西山(迫近)   谂知(熟知,深知)

    日过午已(黄昏)   实所共(明察)

    D.刘病日(沉重) 恨不疏林挂住斜晖 (请,央求)

    相为命(轮流,更替) 晚有儿息 (儿子)

  • 3、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吾从而师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为天下笑者,何也;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以为桂林、象郡;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未之有也;⑩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④⑩/②⑦/③⑤⑥/⑧/⑨ B.①⑩/②⑦/③/⑤⑥⑨/④/⑧

    C.①④⑩/②/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⑩/②⑦/③⑤⑥/④/⑧/⑨

  • 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晒)          ②吾尝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③弃甲兵而走(拖着)    ④鸡豚狗彘之(畜生)

    六世之余烈(振作)    ⑥斩木为兵,竿为旗(举)

    ⑦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  ⑧使弹数曲(快速地)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④⑥⑦

    D.⑥⑦⑧

  • 5、下列各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振之以威怒   青,取之于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蚓无爪牙之利   无乃尔是过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是社稷之臣也   铸以为金人十二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不拘于时   赵尝五战于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政策鼓励、市场认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光明发展前景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但确保市场前景长久可持续,并真正在产销规模上不断冲高,最终还是需要市场的检验,即消费者真正认可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可否认,由于客观的环境压力倒逼,也因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热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径是适度超前的,即政府公务车、公共交通和民用三方面在共同发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更需要尽快形成产业自主发展的长期动力,其中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实现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正是跨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比如,要通过提升并突破核心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高昂维修和养护成本、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建设等一系列阻碍和难题。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寻求长远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着手解决,这些都需要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加以应对和克服,才能实现一系列宏伟目标以及兑现新能源汽车发展兼顾产业进步和生态环保的双重重任。

    (摘编自中国报告网《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现状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材料二:

    (注)同比,即跟上年度同期相比。

    (《中国能源报》,《双积分政策优化带来多重利好》2019年7月27日)

    材料三:

    2009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产销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已由起步期进入成长期,产品的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动力电池和整车成本大幅下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长期执行补贴政策导致一些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产业竞争力不强。二是消费应用环境仍需改善,一些地方对使用环节投入不足,充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地方保护仍然存在,不利于形成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四是随着保有量快速增长及车辆使用频率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风险增大,亟需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槛的关键阶段,应加快从追求发展数量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

    (节选自《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解读》,“新能源汽车网”2019年3月26日)

    材料四:

    无高额补贴的海外市场中,新能源乘用车车销量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形势良好。广阔的市场、新能源政策以及发达的汽车工业等促使欧、美两地成为海外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首先,欧美两地是传统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汽车消费量大,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市场。其次,由于环境保护等需要,政府也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和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如法国为电动汽车主免除车辆购置税及公路税、美国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了税收减免,加州实行新能源汽车积分制等。最后,欧洲和美国有着成熟的汽车工业,拥有众多顶尖整车ㄏ商,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验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为迅速地把握市场,降低成本,提升续航。同时,创新的土壤还涌现了特斯拉这种行业标杆企业。

    (摘编自《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态势》)

    【1】下列不属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发展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应用环境优越。

    B.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热情。

    C.国家长期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以补贴。

    D.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径适度超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提升并突破核心技术,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B.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同比增幅却有升有降。

    C.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有升有降,但同比增幅却均呈上升趋势。

    D.欧洲和美国汽车工业成熟表现为拥有众多顶尖整车厂商和丰富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经验等。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____________”;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声“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朝

    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①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②,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③,江令④当年只费才。

    (注)①鸡鸣埭:玄武湖北堤名。南朝齐武帝经常带宫嫔到此游玩。②漂木杮:隋文帝建造战船准备伐陈,木屑碎片顺江流下。③颜色:陈后主选出有文学才能的宫女,与朝臣赋诗酬唱。④江令:指江总,陈朝尚书令,不涉政务,日日宴乐。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玉漏催”运用拟人,“绣襦”运用借代。这两句描写了天还没亮,南朝国君已开始游乐的画面,表现君主耽于享乐。

    B.颔联运用陈后主宠幸张丽华、齐废帝宠爱潘妃的典故。“谁言”“不及”运用反诘的语气,嘲讽陈后主荒淫无度更甚前朝。

    C.全诗结构错综善变,构思精密。诗歌题目是南朝,但并未每个朝代都写,以点带面,行文参错。后四句重点写陈后主亡国。

    D.咏史是为当下。诗人咏南朝,旨以南朝的荒淫无道反衬唐朝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揭示封建社会昏君则乱、明君则治的道理。

    2结合颈联和尾联,概括陈朝灭亡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诏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节选自《旧唐书·柴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B.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C.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D.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文中指潼关以西的地区。与“沛公欲王关中”中的“关中”所指区域相同。

    B.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或者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高祖微时”指的是后者。

    C.实封:臣子按与实际相符的封户来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的一种食邑制度。

    D.贞观:谓正道示人之意。文中指的是唐朝君主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官宦之家,以好身手闻名。柴绍的祖辈和父辈皆非平民百姓,都曾经被帝王加官授爵。柴绍年少时矫健勇敢,以侠义自任而闻名关中。

    B.柴绍不惧困难,决断理智冷静。柴绍三人为举义起事长途直奔,囿于现状,建成提出自保之策,柴绍冷静分析复杂的状况,做出了慎重正确的选择。

    C.柴绍审时度势,能够料敌如神。作为长官,在部队到霍邑后与宋老生战斗前,柴绍先到对方城前观察敌军的部署情况,据状做出了自信的预先判断。

    D.柴绍临危不乱,出其不意大胜。在吐谷浑与党项合力侵边、居高临下、乱箭齐发之时,柴绍仍能以女子跳舞之策迷惑对方,出精锐偷袭对方得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人重要的是适应环境。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在世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屈原、李白、苏轼等正是保持了独立的个性,才能成为伟人。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⑤题目自拟。⑥不少于800字。⑦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