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用来证明这里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迹,以增添真实感。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乱”“穿”两字写出了江石错列,直插云霄之态势,“拍”“卷”两字则描写出江涛汹涌奔腾,拍击江岸的力度与声响。

    C.“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形象地写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姿态潇洒,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D.“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苏轼不仅身游赤壁,而且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他倾慕周瑜的丰功伟绩,慨叹自身功业无成,又有豁达的自我解脱。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可谓智力孤危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臣愿奉璧往使 C.从径道亡 D.可予不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的一项是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 5、下列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

    (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 君主之忠要求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C. 《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D. 《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忠”的传统观念入手,笔锋一转,巧妙提出自己要论证的观点。

    B.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总分结构,分别从三个类型角度论证君与臣的“忠”。

    C. 文中论述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第二类内容时,重点举《式微》一例加以阐述。

    D. 针对“忠”的价值观,文章分别从君“忠”和臣“忠”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柏舟》中的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B. 《柏舟》《式微》中两位贤臣的做法不同,一是忧谗悯乱,一是因事进谏。

    C. 一直以来,《诗经》中的人民就对君主和臣子提出“忠”的双向性要求。

    D. 《式微》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出臣子对君主赤诚的效忠之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文所说的“____________”的观点。

    (2)荀在《劝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__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冥思苦想,而要实实在在地学习。

    (3)《蜀道难》中,作者多次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______”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______”写江水在山谷中汹涌激荡,冲击回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居岁暮①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冬,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诗的环境、时间以及因“离索”而“惊”的情绪变化。

    B.颔联紧扣“野”字,“庭空烧烬落”是说野火的灰烬飘落在空旷的庭院之中。

    C.尾联写出了诗人的情态,在“今与昨”也就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在“默默”中度过的。

    D.全诗的前四句重在描写景物,后四句重在议论抒情,景、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究竟为何“默默”。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恭仁,弘农华阴人,隋司空、观王雄之长子也。隋仁寿中,累除甘州刺史。恭仁务举大纲,不为苛察,戎夏安之。文帝谓雄曰:“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大业初,转史部侍郎。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荻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谓曰:“我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都不知勇决如此也。”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蕴等所容,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时天下大乱,行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还江都。高祖甚礼遇之,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恭仁素习边事,深悉羌胡情伪,推心驭下,人吏悦服,自葱岭已东,并入朝贡。未几,遥授纳言,总管如故。俄而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数万奄至州境,恭仁随方备御,多设疑兵,颉利惧而退走。属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朝廷惮远,未遑征讨。恭仁乃募骁勇,倍道兼进,贼不虞兵至之速,克其二城。恭仁悉放俘虏,贼众感其宽惠,遂相率执威而降。贞观五年,迁洛州都督。太宗曰:“洛阳要重,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恭仁性虚澹,必以礼度自居,来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恭仁弟师道,桂阳公主,弟子思敬,尚安平公主,连烟帝室,益见崇重。后以老病乞骸骨,听以特进归第。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陪葬昭陵,曰孝。

    (选自《旧唐书·杨恭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B.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C.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D.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部分游牧民族首领的尊号。

    B.尚公主,尚指仰攀婚姻;尚公主意即和公主成婚。文中公主出嫁称为下降。

    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吏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

    D.谥号,古时专用于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恭仁身出名门,功业显赫。他出任地方官时,颇有政绩,且具有军事才能,战功卓著,以至隋朝两代帝王都对此大加赞赏。

    B.杨恭仁为人正直,坚守道义。他雅正自守,遭到裴蕴等人的排挤,因此出京担任河南道大使,但因被贼寇打败而未能到任。

    C.杨恭仁熟知边情,深得人心。他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情况,又能推心驭下,受到官吏和百姓的拥戴,后又吓退突厥颉利可汗。

    D.杨恭仁才能出众,很受尊崇。他被唐太宗委以重任,授予洛州都督之职;他的弟弟和侄子都与皇室联姻,一门颇受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仁乃募骁勇,倍道兼进,贼不虞兵至之速,克其二城。

    (2)恭仁性虚澹,必以礼度自居,未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89年,陈建平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形成了课前对学生鞠躬行上课礼的习惯,并将其视为一种规范,坚守了整整三十年,从未间断。被老师深深感动的学生们,也会弯腰向老师表示敬意。三十年一晃而过,对于陈建平老师和他的学生来说,简单的鞠躬行礼并非止步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