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我们(复)社中行为先进的读书人,替他伸张正义,收敛钱财来给他送行。

    B.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能稍微在国君和父母(面前)掩饰过错。

    C.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侮辱人,行为卑贱,(再)看看五义士的死,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D.而境界危恶,层出错见,非人世所堪——可是(像我这样)处境险恶,危难层叠交错出现,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

  • 2、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其强   负:依仗

    B. 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 召有司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D. 怀其璧,从径道   亡:丢失

  •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石壕吏》是五言,《蜀道难》和《琵琶行》是杂言。

    B.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的时代排列依次是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一书现存32篇,其中第一篇是《劝学》。

  •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吾两人在也

    B.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而君于赵王

    大王亦赦臣

  • 5、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人都得粉墨登场,要勇敢面对,不必畏首畏尾。

    B.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光风霁月,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C.白居易所写的诗,不但风格清新婉丽,而且文字平易近人,老妪都解。

    D.近来,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各色人物甚嚣尘上,以房价回落、人民币贬值等问题炒作,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这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2.0, 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西汉以来,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医起到了有效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中医学著作浩如烟海,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更有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中医学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的“科普精神”,他们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

    C.西医拥有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我国相比,其他国家的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3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感慨。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作者发出了“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抒发自已热切报国但无人问津的感慨。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说明了他不与廉颇争列的根本原因,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当时为辽占领,成了辽国都城。辛夷:香木名,名玉兰,又称迎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 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 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雨水催成,生动地裁就一幅田园图画,奇丽壮阔。

    D. 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洋溢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E. 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其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2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妻弟陈郃,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恭墓。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以基为奉义中郎将,以宠异焉。”

    (节选自《三国志·李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B.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C.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D.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汉献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侯,封建制度的一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

    D. 邑,即采邑,是君主赏赐给大臣的封地,受封者对其封地具有绝对独立的统治权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通遇事果断,颇有谋略。面对与自己貌合神离的周直,李通果断决策,设计杀掉周直,并平定了乱局,兼并了周直的队伍。

    B. 李通克己守法,公正无私。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县长赵俨将要对他处以死刑,李通不因自己的妻儿求情而干预,还赞扬赵俨。

    C. 李通慧眼识人,忠贞不贰。官渡之战时,曹操暂处劣势,李通认定曹操明哲,坚定追随,斩杀了袁绍的劝降使者,送还了刘表的印绶。

    D. 李通功勋卓著,深受敬重。李通投奔太祖后破张绣,聚人心,救曹仁,建立功勋,却不幸英年早逝,朝廷对他高度赞赏,厚加封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的胡江华同学提供了一种追星的新姿势。她在SCI期刊(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致谢部分特别感谢了歌手林俊杰,说林俊杰的歌在过去十年里给了她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在媒体采访中,胡同学称:“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尽相同,对于“选择谁做偶像”“怎样追偶像”的问题也常有自己的见解。

    处于青春期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呢?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