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五人墓碑记》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 “保其首领”其中“首”指 “头”,“领”指颈、脖子。“首领”指头颅,代指性命。
B. “匹夫”指平民,这里暗指五人。
C.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社稷在这里代指国家。
D. “谥”为古代皇帝和大臣有功于朝廷,死后朝廷依其功所授予的称号。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皆得而隶使之 貌恭而不服
B. 不能容于远近 君安与项伯有故
C. 且庸人尚羞之 素善留侯张良
D. 晋军函陵 去今之墓而葬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 吾从而师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受绳:经墨线取直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足:双脚走得快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办法用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石:黄金与石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满足
B.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C.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汪 政
社会、民族或国家的重大事件对文艺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不管是社会的、自然的。它们不仅从题材与主题上给了文艺创作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影响,对个人心理的震撼,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建构。自然灾害,包括瘟疫、疾病也是如此,以至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灾难文艺与灾难美学的传统,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伟大作品。以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文艺而言,唐山大地震、南方洪水及冰冻灾害、非典、汶川地震等,都在文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文艺,也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对灾难的表现参与到社会与文明的进步中。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国,中国文艺家们又在第一时间体现出勇气、担当、情怀与思想的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与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对这场灾难的抗争中。
一般而言,灾难文艺有它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关注点与思想情感主题。目前中国的抗疫文艺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它与疫情的发展是同步的、共时性的,这时的文艺必然会服从社会的总体需要,将反映疫情与民众生活,同情和悲悯受难者,特别是发掘抗疫主体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与无私奉献的勇气作为中心主题,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的信心。在文艺形式上也有其特点,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等创作快捷灵活,传播方式迅速有效的体裁更易发挥作用。随着抗疫进程的发展,抗疫文艺必将进一步发展,文艺家也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思考,艺术形式与门类也会走向多样化,许多大型的文艺作品如电影、戏剧、音乐与复杂的造型艺术都会陆续产生,甚至会形成主题创作的井喷。毫无疑问,对灾难的全方位表现,特别是对抗疫中涌现的动人故事与英雄人物的表现,对在抗疫中体现出的民族大义、人道情怀,对在这次抗疫中生成的特别的精神力量将是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人类每次灾难之后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的精神价值。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努力反映全国人民防疫抗疫的成就,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我们抗疫文艺的宗旨之一,也是我们抗疫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史,它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灾难的产生常常是以极端的方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中人类的认识水平、社会管理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人类正是在不断与灾难抗争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这种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而且,这样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历史上的灾害总可以反复书写,以至灾难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从长时段的创作看,如何摆脱功利的、即时的、有限的视角,在人性、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这场大不幸的自然与人文涵义,值得中国文艺家以超越的姿态进行观照与反思。
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国家不幸诗家幸,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中国的抗疫文艺还处在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信心为目的,在文艺形式上以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等体裁为主。
B.随着抗疫进程的发展,抗疫文艺必将进一步发展,许多大型的文艺作品如电影、戏剧、音乐等必然会陆续产生,甚至会形成主题创作的井喷。
C.发掘抗疫主体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与无私奉献的勇气,展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将是当下抗疫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D.中国抗疫文艺的第一个阶段,诗歌、书法、歌曲、摄影与复杂的造型艺术,因其创作快捷、灵活等因素,更易发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信心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灾害,包括瘟疫、疾病等重大事件带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建构,以至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灾难文艺与灾难美学的传统。
B.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通过对灾难的全方位表现,甚至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参与到社会与文明的进步中。
C.灾难文艺有其自身发展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关注点、思想情感主题与文艺形式。目前我们的抗疫文艺与疫情的发展是同步的、共时性的。
D.我们的文艺家们只要超越功利的、有限的视角,在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化,从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这场灾难的人文涵义,就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肆虐的背景下进行的“抗疫文艺”创作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
B.文章围绕灾难文艺的意义、中国抗疫文艺的发展、灾难文艺需探索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中国文艺家提出建议、期许及严厉批评。
C.文章兼顾灾难文艺的历史和灾难美学的传统,既有对当下“抗疫文艺”创作现状的分析,也有对灾难文艺的总结与反思。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灾难文艺的创作、发展、深化及其意义价值等方面展作了论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展现王羲之在聚会上遍观宇宙天地的寥廓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一)
曹丕(魏)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晨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为游子“展转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环境氛围的渲染。
B.“天汉”在诗中指银河,夜已深沉,星斗纵横,衬托出游子长夜不寐的痛苦。
C.“郁郁多悲思”两句是本诗的诗眼句,后文游子的思念和感叹皆由此而生发。
D.本诗为五言古诗,由情及景,景中富情,缠绵排恻,抒浓厚愁苦思念之情。
【2】本诗“孤雁”这一意象,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①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注:①守捉:兵之戍边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B.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C.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D.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自唐始设,地位与州平级,五代沿用。
B. 龙德: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自汉武帝始,采用皇帝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 陛下: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要“陛下”的近臣代为转告,后慢慢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D. 末帝: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亡朝之君”,为国家的葬送者,含有贬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彦章勇猛有力气,持铁枪骑马能飞驰自如,被誉为王铁枪。
B. 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推举彦章。彦章不负众望,大破南城。
C. 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D. 晋俘获彦章妻子,厚待有加,彦章战败归顺晋,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⑵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10、微写作。小说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物象,作者常常赋予它深刻含义。请从《边城》的“白塔”和《老人与海》的“狮子”中选择一个物象,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的情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