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土耳其某地气候干旱,以火山凝灰岩为主。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类似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被称为“精灵烟囱”,为世界双遗产。图1示意土耳其及周边地区,图2示意精灵烟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精灵烟囱的景观类似于( )
A.溶沟
B.石笋
C.峰林
D.石钟乳
【2】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相比,该地天然溶洞较少的原因( )
①降水较少②土质较疏松③风力较小④岩石成分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地最适宜发展( )
A.林牧业
B.旅游业
C.采矿业
D.种植业
3、2022年5月30日,全国首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形成“日月同辉齐发力、水上水下齐发电”的场景,开创光伏与潮汐协调发电的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在乐清湾海域所拥有的海洋权益是( )
A.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与光伏发电或潮汐发电相比,潮光互补发电最大的优势是( )
A.节约土地面积
B.减少碳的排放
C.发电量更稳定
D.建设成本更低
4、凌晨3时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描述的自然灾害属于( )
A.泥石流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滑坡
【2】此灾害( )
A.主要发生于海洋边缘地带
B.可能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C.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人类无法抗拒,只能听天由命
【3】为减少该灾害的破坏,人们应( )
A.迁出家园,到更安全的地方定居
B.虔诚祷告,祈求神灵保佑
C.灾害发生时尽可能跑出房屋,必要时可跳出窗外
D.通过对地质、生物、水文等的观测,对此灾害进行预报
5、从2022年2月份开始,科学家监测到太阳黑子的日平均相对数为65.71,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2022年4月20日,太阳大气表层释放出近五年最强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迅速调整轨道参数。监测表明,2022年随着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急剧增多,太阳正进入第25个高峰年活动周期之中。图为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常见太阳活动类型与太阳大气外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黑子—A层
B.耀斑—B层
C.日珥—C层
D.太阳风—日核层
【2】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是( )
A.2011年
B.2021年
C.2023年
D.2033年
【3】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布新的地球和宇宙探测任务
B.在轨卫星技术升级
C.减轻太阳活动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D.在轨卫星常规年检
6、沙井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于2014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辅以家庭副业。村内现有人口1560人,人口外流严重,下图为沙井村用地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沙井村开发和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核心保护区的沙井老屋进行重建
B.在建设控制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C.在建设控制区进行规模化春小麦种植
D.将环境协调区空闲宅基地改造为民宿
【2】影响沙井村人口外流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规模
B.环境质量
C.交通条件
D.国家政策
【3】沙井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有( )
A.基础设施完善
B.人力资源丰富
C.地理位置优越
D.文化遗迹众多
7、“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C.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2】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C.节约运输时间
D.扩大港口腹地
8、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图1和图2分别为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1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均匀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2】具有“防弹衣”、“遮阳伞”、“保温被”称号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9、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二十大的要求,也是推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海洋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备受关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我国钱塘江大潮总会如期而至,潮水形如立墙、势若冲天,号称“壮观天下无”(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地球自转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火山喷发
【2】钱塘江大潮壮观的独特原因是( )
A.日地月近乎垂直,引潮力最大
B.西南风吹拂,表层水体向北流
C.钱塘江水量大,顶托沿岸潮水
D.口大肚小,加大潮差
10、海油观澜号(见图)是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该平台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最深最远,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它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千米的海上油田海域,2023年5月20日成功并网投产,开始为文昌海域周边的油气平台供电。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技术成熟后,我国可以在深远海海域布局风电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发展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远海空间广阔②平台随风飘动,移动灵活③技术成熟,建设成本低④远海风能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在南海积极发展深远海风电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安全稳定性
B.延缓全球气候变暖
C.利于国土开发和保护
D.加快相关技术突破
11、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次日与距地面约400千米的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2023年1月22日,当中国农历癸卯年新年钟声响起时,天宫空间站上的三名航天员给全国人民拜年。天宫空间站大约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五号在升空过程中,舱外( )
A.气温不断上升
B.一直伴有复杂的天气变化
C.气压不断下降
D.大气均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天宫空间站( )
A.癸卯年春节后,即将迎来的节气是立春
B.航天员拜年时,伦敦的市民正迎来日出
C.在一个地球自转周期中经历12个昼夜
D.向地而传送信息时,受太阳辐射干扰大
12、“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自然路面相比,图示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
D.地下径流增多
【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透水地面比例
13、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反之,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下图是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某站监测到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海岸陆面上升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沿岸河流携带泥沙沉积②冰川消融对陆面压力减小
③消亡边界板块挤压抬升④填海造陆使陆面上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980~2020年间,北美冰盖的消融导致该监测站附近( )
A.陆面上升,海平面下降
B.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
C.陆面下降,海平面上升
D.海岸线向南移动
15、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B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D.地面辐射
【2】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和B层
【3】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16、某科研团队以内蒙古高原的草地和大兴安岭的林地为对象,研究其物候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图为该科研团队绘制的1980—2015年林地和草地生长季始期、末期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15年林地生长季( )
A.较草地长,且逐渐变短
B.较草地长,且逐渐变长
C.较草地短,且逐渐变长
D.较草地短,且逐渐变短
【2】推测1980—2015年研究区域春季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3】1980-2015年,草地生长季末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降低
B.降水增加
C.光照减弱
D.蒸发加剧
17、2021年12月12日早上,大连瓦房店大排石景区著名的“桌子腿”景观崩塌。下图为“桌子腿景观崩塌前后照片和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桌子腿”景观形成的主体岩石对应于上图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导致“桌子腿”景观的形成及崩塌原因最可能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暴雨侵塌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固结成岩-风力侵蚀、地震震塌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海浪冲塌
D.变质作用-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冰川侵蚀、海浪冲塌
18、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宇航员的舱外航天服设计呈白色,是一个小型的飞行器,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压力防护、热防护以及氧气等生命保障的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宫”空间站所属的天体系统有( )
①河外星系 ②银河系 ③太阳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宇航员的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环境是( )
A.重力大
B.宇宙辐射少
C.氧气充足
D.温度变化大
【3】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空间站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 )
A.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
B.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
C.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
D.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19、读大西洋局部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洋流( )
A.①为暖流,③为寒流,①比③水温高
B.②为暖流
C.③自东北流向东南
D.④地处较低纬度海区,水温较高,为暖流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
B.③、①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C.④增加陆地沿岸降水
D.②、⑤使沿岸地区的气温降低
20、2023年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长白山景区面向所有游客免门票开放。游客上山过程中经过位于海拔2000-2550米的苔原带,调查发现该时段正是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率(海拔每上升100米土壤月均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随海拔增加而升高的时段是( )
A.立春—惊蛰
B.谷雨—小满
C.芒种—小暑
D.白露—寒露
【2】与夏季相比,春季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更严重,原因是( )
①土壤表层解冻,易被侵蚀②气温回升快,坡面径流量大
③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④植被覆盖差,对径流阻挡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游客增多可能给长白山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碳排放,加快全球变暖
B.破坏山地植被,导致坡面径流加剧
C.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
D.流动人口增多,基础设施条件变差
21、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在资金和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目前俄罗斯的油气大量由国外进口,现研究新的技术设备开采油气。俄罗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区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其第三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是俄罗斯产业人口比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指出下图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类型( )
A.①第一产业 ②第二产业
B.②第一产业 ③第三产业
C.②第二产业 ③第三产业
D.①第一产业 ③第二产业
2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地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2】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23、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读“德雷克海峡附近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德雷克海峡的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是( )
①水温较低②盐度较低③水流较慢④风力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24、为增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我国福建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某同学获取了乙地的海拔为162m,下图为某次考察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从宏观上观察图示地区地貌宜选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②乙地坡度较丙地大③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观察发现丙坡植物生长茂盛,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丙坡为( )
A.阴坡,水分条件好
B.迎风坡,光照条件好
C.阳坡,光照条件好
D.背风坡,水分条件好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30m
B.355m
C.405m
D.512m
25、2018年8月14日3时50分,云南省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千米。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面,乙____面,经过乙处时地震波的波速如何变化?____。
(2)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处。
(3)云南通海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它与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____圈。
26、各个要素的演化是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____,水土流失____;土壤____,植被____;同时,大气也____。
27、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________B _______D______F_____。
(2)东非大裂谷成因 _______。
(3)阿拉伯半岛属于________板块,红海成因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成因________。
28、根据以下图进行填空。
A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B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C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D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H代表的风带名称是________;K代表的风带名称是 ________;M 代表的风带名称是________;北半球堆积下沉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填字母)北半球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填字母) 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填字母)
29、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____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0、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____或____会在____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____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____生物的化石。
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____。
31、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形成____、____。
32、其他因素:____、军事、____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么阴山山脉就像父亲一样将货河灌溉出的这片沃土紧紧庇护在它的羽翼之下。被“保护”起来的河套平原,得以黄河灌渠纵横其间,成为“塞外米粮川”。近年来,河套平原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花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项关键措施——秋浇(每年9月底到11月初,农作物收割后进行大水漫灌)。下图示意河套灌区的位置。
(1)阴山山脉对河套平原的庇护,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近年来河套平原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河套平原秋季收割后还会进行一次灌溉,试分析秋浇的主要目的。
34、(10分)旅游地理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连片较大、结构典型、保存较好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它由该半岛东侧和西侧的海域、陆域及全部滩涂组成。东侧是火山灰发育的土壤,滩涂淤泥肥沃,红树林生长特别茂盛。西岸滩涂全为淤泥质,适宜红树林生长。这里红树林中还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指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价值,并简述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0分)
35、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半球节气为____。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
(4)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____,图示时刻极昼范围____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总结为4个阶段:“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①快速下切阶段: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②下切拓宽阶段: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形,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③淤积抬升阶段:随着地质条件的改变,河段逐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形;④动力平衡阶段。下图为理想情况下下切河流地貌演变第①、②阶段示意图。
(1)分析第①阶段河流下切速度最快的原因。
(2)描述在第②阶段时河流下切拓宽的过程。
(3)阐释山区河流终止下切拓宽逐步走向平衡的原因。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多年冻土区,气候干寒,年平均气温均低于-3.5℃,多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降水多以固态或暴雨形式,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下图)。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与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推测在高原持续抬升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沼泽萎缩的原因。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