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辅助性 T 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的树突状细胞中含特有基因
B.树突状细胞发生癌变,细胞形态可能改变,并且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
C.当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时,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信号分子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的淋巴细胞
2、经研究确认,2020年3月科研人员在某地山区发现的麝鼩和小麝鼩为两种哺乳类新物种。下列关于麝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麝鼩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核仁有关
B.麝鼩细胞所有的具膜结构均参与组成其生物膜系统
C.麝鼩红细胞都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D.麝鼩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决定物质能否进入细胞和物质的运输速率
3、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获取土壤样品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土壤样品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加入尿素的目的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C.通过步骤④培养基的筛选,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D.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50,则每克土壤含该种细菌约1.5×108个
4、柳穿鱼花的形态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让野生型柳穿鱼(两侧对称花)和突变型柳穿鱼(辐射对称花)杂交,F₁植株花的形态与野生型柳穿鱼的相似,F₂绝大多数植株花的形态与野生型柳穿鱼的相似。少部分植株花的形态与突变型柳穿鱼的相似。结合教材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野生型和突变型柳穿鱼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B.突变型柳穿鱼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而不能遗传
C.突变型柳穿鱼体细胞中检测不到Lcyc基因的mRNA
D.F₂柳穿鱼花的形态之比为两侧对称:辐射对称=3:1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一定的共性,下列关于这些“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B.两者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C.两者都具有含膜结构核糖体
D.两者都具有富含水解酶的溶酶体
6、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科学家迅速对新冠病毒进行核酸测序并不断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主要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宿主的细胞膜。病毒包膜上存在很多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征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D.受体蛋白ACE2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功能
7、如图是某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结构①上合成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B.结构④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
C.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的细胞器构成
8、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B.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科学方法中的完全归纳法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
9、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发酵技术所用的菌种一般是接种的纯净的菌种
B.传统发酵技术是各种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C.传统发酵技术的目的是获得发酵产品或更多的微生物
D.果酒、果醋、泡菜等是传统发酵技术的产物
10、当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将( )
A.保持不变
B.降低
C.升高
D.不能确定
11、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C.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
D.若激素c能抑制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则人长期情绪压力不能缓解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12、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应使用小光圈使视野变亮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可以观察细胞染色体行为的连续变化
C.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都需要染色
D.若高倍显微镜的视野内观察到的图像是“dp”,则实际图像是“dp”
1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涨破
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细胞膜
C.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红细胞
D.水分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红细胞的
14、1926年,温特设计了一种燕麦胚芽鞘弯曲实验进行生长素的定量分析。实验在全暗、22-23℃、湿度92%的条件下按图甲进行,结果如图乙所示。将去顶胚芽鞘弯曲10°时,2mm3凝胶块(如图甲Ⅰ)中的生长素含量作为1个燕麦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实验是为了防止单侧光引起生长素横向转移
B.温度、湿度、凝胶块的大小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图甲情况下,凝胶块Ⅰ中含生长素为3个燕麦单位
D.随胚芽鞘顶端数目继续增加,弯曲角度将逐渐减小
15、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的过程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NADH、ATP等物质的参与
B.抑制“CO2泵”的活性,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B的含量减少
C.晴朗的夏季11∶00时,温度升高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光合作用速率会明显下降
D.可用纸层析法分别分离玉米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的色素并比较色素的含量和种类差别
16、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下图为血液中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的3种去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核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
B.单核细胞只为特异性免疫提供免疫细胞
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RNA相同
D.单核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7、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
B.被病毒感染后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
C.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意外中断引起的
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
18、下列有关菠菜和发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有细胞壁,发菜无细胞壁
B.菠菜有核糖体,发菜无核糖体
C.菠菜有生物膜系统,发菜无生物膜系统
D.菠菜的遗传物质是DNA,发菜的遗传物质是RNA
19、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下列关于人脑的语言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你专心答数学题时,参与的言语区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W区
B.某人因意外伤害使言语区的H区受损,则此人有可能出现阅读障碍症
C.某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其他都正常,可能此人言语区的S区受损
D.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由大脑右半球负责
20、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合成需要无机盐参与。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无机盐的是( )
A.纤维素
B.DNA
C.叶绿素
D.血红素
21、关于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NADPH、核苷酸中均含有C、H、O、N、P
B.载体、受体和抗体,均具有特异性识别的作用
C.蛋白质的合成、运输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有关
D.酶、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后都将被灭活
22、下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都需要酶的催化,都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
B.图中的A都代表腺苷,ATP与ADP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C.人剧烈运动时,ATP含量大量增加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D.放能反应一般与过程②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过程①相联系
23、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蛋白复合结构。D蛋白可促进联会复合体中蛋白质的降解,其功能可被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荧光标记联会复合体的骨架蛋白,显微镜下观察野生型水稻和D蛋白缺失突变体处于减数分裂同一时期的花粉母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D蛋白缺失突变体的染色体正常发生基因重组
C.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野生型细胞可能产生类似突变体的结果
D.图中野生型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24、下列选项中,人体内环境中通常不会出现的物质是( )
A.抗体
B.K+
C.尿素
D.淀粉酶
25、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性。
(2)F2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与F1代雌果蝇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_____。
(3)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果蝇基因型为_____,比例为_____。
26、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过多的CO2等。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②表示____________阶段,③表示____________阶段。
(2)图中表示CO2固定过程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3)②阶段为③阶段提供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是[ ] ____________。
27、快菜体积介于小白菜和大白菜之间,也可以看作是早熟的大白菜,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与大白菜等同。某科研机构为研究高温胁迫对快菜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快菜种子在25℃环境下种植,当长到第28天时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快菜均分为六组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处理温度梯度依次为25℃、30℃、35℃、40℃、45℃、50℃,处理两小时后立即测定各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细胞膜通透性(利用电导仪测量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来反映细胞膜通透性的大小,细胞外电解质越多,相对电导率越大)、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检测各组叶片叶绿素含量时,使用的叶绿素提取试剂是__________,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随温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增大,细胞膜通透性________,说明细胞膜结构受到了损伤,________外流。据此推测,与光合作用直接有关的结构________也会发生损伤,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由图3分析可知,高温胁迫下随温度升高,快菜叶片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除了图1、图2涉及的原因以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研究人员为研制S蛋白疫苗,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过程①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采用PCR技术获得大量的S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其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过程⑥得到的蛋白制备的疫苗比④效果更好,从细胞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利用S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29、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低。我国某高校为了研究铝离子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以山茶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二中的曲线①表示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②表示气孔导度的变化)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_(填“土壤”或“培养液”)来培植山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一可看出,铝离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________(能/不能)体现出两重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一和图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
30、某地以前是个农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现在已经改造成如下的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农业生态村,据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了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效益的同步发展。
(2)与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_____(“强”或“弱”)。
(3)桑园设计成立体农业,树上养蚕,地面养鸡,这是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4)池塘内营养级最高的生物为__________,其中鱼和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3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培养瓶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两次用到胰蛋白酶,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此次的胰蛋白酶也可用__________酶代替。由于动物细胞培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因此需第二次用该酶处理,然后分瓶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__________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细胞正常的__________核型。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将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特点)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后,再经过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2、科学家研究水稻时发现,可以将水稻宽叶KYJ品系,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获得窄叶突变体zy17。请依据题目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个体中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如:A基因突变为a、B基因突变为b、c基因突变为C……,这体现了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除此之外,基因突变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至少写两点)。
(2)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
突变基因 | I | II | III |
碱基变化 | C→G | C→T | CTT→?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①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基因突变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观察基因Ⅲ对应蛋白质的结果,尝试分析造成蛋白质发生该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假如科研人员发现在突变体的2号染色体上找不到决定叶型有关的基因,请推测该过程发生的突变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