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打比方)
B.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比较)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比喻)
2、细菌打响呼吸道战役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的( )
A.胃
B.肺
C.肠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徽(wēi) 猜谜(mí)
B.嘴唇(cún) 头绪(xù)
C.轮廓(kuò) 嘱咐(zhǔ)
D.嘹亮(liáo) 倔强(juè)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B.月黑雁飞高(月亮变成黑色)
C.单于夜遁逃(逃走,躲避)
D.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5、下列人物、作品与作者,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A.王葆:《宝葫芦的秘密》——中国 张天翼
B.克莱芒:《“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维克多·雨果
C.扁鼻子军官:《小英雄雨来》——中国 管桦
D.小人鱼:《巨人的花园》——丹麦 安徒生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风(píng) 屏息(bǐng) 倘若(tǎng) 慰藉(wèi)
B.唱和(huó) 和气(hé) 叫嚣(xiào) 发掘(jué)
C.看守(kān) 看见(kàn) 哼唱(hēng) 煤炭(tàn)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B.纸老虎、领头羊、地头蛇、应声虫分别比喻:外表强大实际空虚无力的人、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在当地霸道欺压人的人、随声附和的人。
C.小小的气泡从啤酒中浮起来,冒出泡沫,这些都是二氧化碳的小气泡。
D.李四光在《穿过地平线》中说:“读书是我和原著的交涉,读自然书是我和物的直接交涉。所以读书是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是间接的求学。”
8、古诗文运用。
1.卢纶《塞下曲》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斗的艰辛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用《周易》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自己。
3.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基础差,学知识慢,当他们气馁时,我们可以用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们不要怕基础差,只要现在肯努力,就不算晚。
4.关于“诗”,艾青这样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____……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____是绿的,
____是绿的,
____是绿的,
____也是绿的。
____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找出诗歌中表示绿色的词语,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主要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都是绿的。
【4】从“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 ,诗歌主要讲了____________。
10、阅读天地。
放风筝
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翱翔于蓝蓝的天空中,牵动着我的心。
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在花坛旁,看着面前的一畦花苗。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徊着。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孩子跑了。风筝,在花坛旁平躺着。我呆望着天空,站了很久……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过来。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噢,他刚才不小心踩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来几棵补上了。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画出文中的肖像描写,说一说表达了男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将孩子和云朵对应起来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文中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英雄雨来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 !”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把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1)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在选文中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 ”在选文中画出描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3】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作者抓住内洞的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美丽的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郗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高山倒(dǎo dào)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妆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 )什么时候,( )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己)。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文 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地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拼音或汉字。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造句。
心旷神怡(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描写了鄱阳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时候的不同景象。
(2)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鄱阳湖比作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仙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鄱阳湖的静态美。
【5】你喜欢鄱阳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九曲溪漂流
但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2】九曲溪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仿佛听到了朱在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下列对画“﹏﹏”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_______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_______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_______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_______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式变化我最强。
1.作者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妈妈很爱我。(改为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1.李玲和小倩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铃声一响,校园立即渐渐地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一幢幢高大的高楼拔地而起。
②我们参观了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和知识。
19、习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如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把它写出来。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