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商丘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边每个方格补充一个汉字,使每一横行都成为四字成语。

     

     

     

     

     

     

     

     

     

     

     

     

     

     

  •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jiāo________       jiào________

    便   biàn________       pián________

       jué________        jiào________

  • 3、ABCC式词语   如:白雪皑皑         

    得意________ 风尘________  人才________  果实________  千里________

    气喘________ 小心________  生机________  文质________  含情___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立即——________       呈现——________      

    反义词:增加——________       拒绝——________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___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弈秋,___________。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 7、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_____   彻:____________

    闻:_____   闲:____________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与理解。

    诚信

    下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阅读后根据要求作答。

    【1】以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是哪些?在下面打“√”。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仔细看图,捕捉信息。

    以上公益广告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_____。内容是小女孩把捡到的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叔叔表扬她是一个_______的好孩子,宣传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诚信的成语除了图中的“一言九鼎”,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成语)

    【4】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到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让一袋棉花丢失

    1861年4月12日,伴随着萨姆特堡的隆隆炮声,蓄势已久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南方奴隶主率领的军队把萨姆特堡包围了。北方军队的一个陆军上校接到命令,让他保护军用棉花。他对长官说:“我不会让一袋棉花丢失的!”

    没过多久,美国北方一家棉纺厂的厂长来拜访他,说:“如果您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就将得到五千美元的酬劳。”

    上校把那个厂长和他的随从赶了出去,说:“你们怎么会有这样卑鄙的想法?前方的战士正在为你们拼命,为你们流血,你们却想拿走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赶快给我走开,不然我就要开枪了。”

    由于战争的爆发,南方农场主的棉花运不到北方,接着又有一个需要棉花的北方人来拜访他,并且答应给他一万美元作为酬劳。

    正巧,上校的儿子前不久生了重病,已经花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刚才他还收到妻子发来的电报,说家里已经快没钱支付医疗费了,请他想想办法。上校知道这一万美元对于他来说就是儿子的生命,可他三思之后还是像上次一样把那个贿赂他的人赶走了。

    不久,第三拔人又来了。这次给他的酬劳是两万美元。上校这一次没有骂他们,而是很平静地说:“我的儿子正在发烧,烧得耳朵听不见了,我很想收这笔钱。但是我的良心告诉我,我不能收这笔钱,不能为了我的儿子害得十几万士兵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棉衣穿,没有被子盖。”那些来贿赂他的人听了,对上校的品格非常敬佩,他们惭愧地离开了上校的办公室。

    后来,上校找到他的上司说:“我知道我应该遵守诺言。可是我儿子的病很需要钱,而我的职位又让我受到很多诱惑。我怕我有一天把持不住自己,收了别人的钱。所以我请求辞职,请您另外派一个人来做这项工作。”

    他的上司听了他的话,说:“你已经战胜了人性的弱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批准你的辞职申请,但是你必须收下我以个人名义奖励给你的一万美元的奖金。”

    【1】根据意思在文章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积蓄了很长时间的能量。_____

    ②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_____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中,“卑鄙的想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你可以感受到上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人物的言行、神态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1作者共选取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写蔡老师?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一处对蔡老师的描写,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文同学读后说:“第二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矛盾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作者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___________(直接  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12、课外阅读。

    时间

    时间,闪着晶莹的色泽,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它是个很美的词,让人遐想。可是,它又是个沉重的词,让人叹息……

    时间无涯,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时间永恒存在,却又在不断消逝。可是,当它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却会让人感慨。在时间面前,我们都只是短暂的一瞬,那是多么坚定的现实。

    时间是一幅空白的画,它把自己交给我们,由我们随意勾勒图案、涂抹色彩。我相信,每段时间都有色泽,即使一片空白,也会有单调的浅白色泽。我始终赞同,赋予时间色泽的想法。因为当我们发现每段时间都有了色泽,那么无疑没有虚度时间,如此清楚地看见一路走过的风景。

    时间,是那么让人感伤。有时会想,时光匆匆的依据是什么呢?时间恒定存在,我们可以用秒针清晰地看到它的流逝,但把时间划分成时、分、秒就一定准确吗?假如可以丢弃一切意识到时间存在的事物,那么我们会觉得日子更美,有种天长地久的感觉。但那不现实,因为我们不是永恒,一切都有结束的时候。

    时间从来不曾改变,改变的是我们。

    现在,我忽然明白,时光匆匆是因为我们与当时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记得那美妙的童年吗?我只记得那时家里经济困顿,没有玩具,没有可以支配的零钱,甚至没有什么玩伴,但依旧过得有滋有味,十分愉快。常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寻找许多乐趣,对身边的世界充满热情与好奇,总期待着生活又带给我什么新的惊喜。我觉得儿时的世界很小,但充满了童话般的奇异色彩,一棵树,一个小玩意儿,都是一片神奇的小天地,蕴藏着多彩的世界。那时,时间好慢,从来不曾感到时光匆匆。每个夏日午后,简直是奢侈的时光盛宴,似乎漫长得遥遥无期,时间好像停止了。那时没有时间观念,想来也是一种幸福。

    于是,生活里能够让我们会心一笑的事情变少了,能够融进内心的事物也不那么多了,能够承载我们年华的闪光片段少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变少了,时光匆匆开始显现。当我们感到时光匆匆,也许,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虚度了时间。

    1在作者的回忆中,童年里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但依然美妙。

    2对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引发作者对时间的思考和感悟。

    B.间接抒情,抒发对时间的憎恨。

    C.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时间是一幅空白的画,它把自己交给我们,由我们随意勾勒图案、涂抹色彩”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间写得具体可感。

    B.形象地表明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平等的支配时间的权利。

    C.引发我们对时间赋予色泽的思考。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时间的美好。

    4“当我们感到时光匆匆,也许,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虚度了时间。”这句话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语段阅读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一读父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道路被封锁→①____________→负伤前行→②__________→解放隆化

    【2】选段2通过对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写出了董存瑞怎样的形象?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面”描写的一句话,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 ”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的流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2年5月25日是董存瑞牺牲74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再读选段,记住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一两句话写出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 19、改为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你经历过欣喜若狂、提心吊胆、委屈、激动、陶醉……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的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回顾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实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