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悟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的词。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春节“开始”得________
(2)种树人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种树人“来”得________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日子“闪”得________
(4)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她“戳”得_________
2、课文回顾。
(1)“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_,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选自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的散文《匆匆》,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一文按______顺序,写了一天里“我”的心情变化,变化过程可概括为:兴奋、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情境写名言诗句。
恰当的引用可以增加我们说话和写文章的说服力。师傅在教徒弟学艺时常常教导徒弟要精益求精,超越师傅,就可引用《荀子》中的话:____________。孝敬父母要趁早,我们常常会说: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读书需要用心并下苦功夫,就可说: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劝说少年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奋进,我们就可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张老师从不呵斥学生,总是耐心细致地促膝谈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1)例:风和日丽
含有“风”字的成语:___、___、___。
(2)例:狐假虎威
含有动物名的成语:___、___、___。
(3)例: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小鱼游到了大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熨: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蓝: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擂: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克: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馏: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
无声: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 独明: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字眼。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独享“体罚”之秘密
①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②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充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废 费)你们的时间,也消(摩 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③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个招呼。伊丽莎白传达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④这次作弊的(代价 价值)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晴,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腔作势 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⑤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然后,又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⑥她吩咐我们分站在办公桌的两头。我们不敢怠慢。“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萨白的呜咽。“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⑦“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⑧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呀!”“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知此。
⑨——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竞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用“/”画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汉字。
【2】本篇短文中四字词语很有特点。有含反义词的“翻来覆去、思前想后”,请你再仿写出两个: 、
这有AABB式的“慌慌张张、哆哆嗦嗦、战战兢兢”,请你也写出两个AABB式的词语: 、 。
【3】阅读③--⑥段,把下面描写“我”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只写序号)
①思前想后 ②哆哆嗦嗦 ③惊恐 ④慌慌张张 ⑤战战兢兢
【4】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相照应的句子。
【5】这篇短文生动地讲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所填内容不超过35字)
【6】“独享‘体罚’之秘密”中“体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体罚”是一种享受呢?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训练。
吐鲁番盆地
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查音序( ),“漫”的音节是(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1)水过满,向外流 (2)到处都是 (3)莫,不要 (4)不受约束,随便 (5)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 )条解释。 "漫无目的"的"漫" 应选第( )条解释。
【2】用"( )"勾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火洲”是因为________。称为“风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______________ ,理由有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
【7】吐鲁番人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 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____________ 。
11、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端午节期间南阳的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华山三日游”时查询到的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南阳 | 6月20日 晴 20℃~32℃ | 6月21日 晴 23℃~30℃ | 6月22日 晴 20℃~34℃ |
华山
| 6月20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 10℃~15℃ | 6月21日 阴,有阵雨 8℃~13℃ | 6月22日 多云转晴 10℃~13℃ |
【1】小明的出发地是_____目的地是______。
【2】从天气预报表格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地端午节期间的天气信息,分别是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求助,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些紧急求助的电话号码。下列电话号码按火警、治安报警、交通事故、医疗急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119 122 110 120 B.122 110 120 119
C.119 110 122 120 D.119 110 120 122
12、美文赏析。
注意你的“体语”
①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pín一笑,往往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回móu一笑百媚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简称“体语”。
②人体语言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它发射出的种种动作、状态、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心态。
③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可以说,人体的每个活动部分,几乎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比如,眉毛位置的稍稍改变( )便可传达出全然不同的意思( )一条眉毛扬起( )是传统的怀疑信号( )两眉扬起( )则表示惊讶( )两眉下垂( )表示jǎ丧( )悲忧( )两眉横展( )表示愤怒( )真是( )眉与两自笑( )忽然随风飘( )(李白《上元夫人》)( )诗仙李太白懂得了以眉毛的舒展或收敛来代替语言( )表达感情( )
④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在人体语言中,眼语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瞠目结舌”,这些成语都是通过眼语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
⑤额肌收缩、眉头紧缩时,则为一副迷惑不解之容;唇肌下降、口角略垂时,又是副闷闷不乐之态。察言观色,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的人不喜欢言谈,说话没有惊人的妙语,但他的举止行为却热情而不失态,自然有礼节,由于他的体语帮助了口头语言,同样能赢得意料中的社交胜利;有的人虽有一副好口才,但由于不注意体语,要么在陌生人面前手足无措、心神不宁,要么一激动就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其表达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
⑥现在,人体语言学虽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却以其实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因此,注意你的体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写出短文中的拼音对应的汉字。
pín móu jǔ
一( )一笑 回( )一笑 ( )丧
(2)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请你积累几个,再抄写在下面。
好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第③段中的()处,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A. ,;,;,;,、;,——“,”,,。 B. ,:,;,;,,;,——“,”,,。
C. ,:,;,;,、;,——“,”,,。 D. ,:,;,;,、;,——《,》,,。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5)与第④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B ),与第⑤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是( )
A.这种以非文字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
B.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
C.……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D.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
(6)你怎能理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这句话?
13、生活的滋味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
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有的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和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阅读思考:
(1)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示天气炎热?
(2)渴的人是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最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那个品不出水的甜美的人是怎样的人?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4)读了本文后,请说说自己的感想。
14、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节选)
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突然,他看见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绿杆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钩丝动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钩尖和钩把上的沙丁鱼。他拉那钩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的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鱼不慌不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钩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钩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弯下腰倚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太阳升起来了。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拉力。老头儿的手让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钩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蓝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觉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
“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一遍又一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钩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钩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着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说道:“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第三天,那鱼开始打转儿了。老人拼命地拉紧钩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钩丝拉回一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痛了眼睛和脸上的伤口。他不断地收紧钩丝,却突然感到眩晕起来。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头上。老人拼命拉紧钩丝,看见鱼尾巴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洒,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鱼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鱼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满一船。一会儿,那鱼仰面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它终于死了。
【1】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到老人希望“去梦见狮子”,原因是( )
A.狮子代表着野性、不服输,老人希望梦能给自己带来力量和勇气。
B.老人家里圈养着狮子,他非常想念它。
C.狮子的勇猛与眼前的大马林鱼很相似。
【3】从画“ ”的句子中老人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_。
【4】“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一句中的“了不起”说明_________,从“一定”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5】短文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6、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21、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犯一些错误,你犯过怎样的错误呢?你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你以“成长中的错误”为题目,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