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1)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号客轮在湖北监利沉没。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团结一心,开展救援工作,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形容。
(2)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知道的近期新闻:________。
2、填一填。
①滴水之恩,________。
②当家才知柴米贵,________。
③台上三分钟,________
3、填空。
1.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______________)。
3.瓜熟蒂落(___) 卸磨杀驴 (___) 孤掌难鸣(___)
笑里藏刀 (___) 眼高手低 (___) 转危为安(___)
A.过河拆桥 B.水到渠成 C.口蜜腹剑
D.独木难支 E.志大才疏 F.化险为夷
4、出口成章,根据提示写名句。
(1)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就不能被失败打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
(3)古代诗人们妙笔生花,把大自然写得如此美妙:他们笔下的春天是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__,千朵万朵压枝低”;夏天是热闹的,“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是凝重的,“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冬天是宁静的,“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是一句句诗词,也是一幅幅画,更是一首首歌。
5、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写的,我还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童话故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显神通。
(4)我想送给自己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罗裙: 。
②乱入: 。
③始觉: 。
【2】怎样理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的含义?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语段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1】默写诗词
【2】题目中“忆秦娥”是_______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
苍山:____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____
【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课文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请你结合课文有关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轻轻悄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这句话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豪迈,坚定、感慨)
【4】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真实的高度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
“( )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者、或许、肯定)情况( )会好多了。”
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基础、奠基石、敲门砖),( )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①,小仲马没有沮丧②,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迥然③
不同。带着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去拜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竞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儿子小仲马。
19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那位资深编辑曾经(疑惑、疑虑、怀疑)地问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注释:①笺(jiān):写信或题词用的纸。②沮(jǔ)丧:灰心失望。③迥(jiǒng)然:形容差得很远。
【1】从第②、③、⑥自然段的( )里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打上“√”。
【2】在第②、③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短文里用了好几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请你写出三组。
( )一( ) ( )一( ) ( )一( )
【4】读下面句子,你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加“”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那位资深编辑“兴奋”是因为 ,但他又 有“疑问”,这疑问是_________ 。
【6】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7】文章详写的材料有 ,略写的材料是_________ 。
【8】写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短文《真实的高度》中,编辑拜访大仲马的情境省略了。请你联系原文,展开想象,把编辑拜访大仲马时的对话过程写下来。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_______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1】找出文中写荷花的句子。
【2】这段话除了写荷花还写了________,抄下句子________。你知道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3】按照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_________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_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年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
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起色——(__________) 蹑手蹑脚——(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
B.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 )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也表现他对汤姆的关心。( )
D.句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 ( )
【5】根据选段的内容,给选段拟定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
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其中前两处是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第三处是对中年妇女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
(2)文中加点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应怎样理解?
(3)文章结尾说:“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认为“我”此时内心的感情是怎样的?
(4)用一段通顺的话说说“我”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态度的转变过程。
①当“我”看到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到来时,“我”认为他们是来讨钱的,便心生厌恶;
②当“我”得知他们是来收废品时, ;
③当“我”再次看到他们到来时, ;
④当得知他们是来送还项链时, ;
⑤当他们母子俩对“我”所给的100泰币表示谢绝时,“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鱼游到纸上了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眼睛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泉白如玉”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眼睛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福利工厂”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0、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那个星期天
提示:“那个星期天”对于史铁生来说,是从盼望到失望的一天,这一天的经历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童年记忆中。在童年的那么多星期天当中,一定也有那么一天,留下了属于你的最深的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呢?请回顾事情的经过,以《那个星期天?为题,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1)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字数在4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