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列解释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夜晚接着做。________
②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________
2、《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_____
3、按照课文填空。
这些工具的_______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_________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_________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________搬动,我费了很长的_________,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________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________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__________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空旷——( ) 永远——( ) 统一——( )
5、解释这首词中的词语。
卜算子:________________ 送鲍浩然之浙东: _______________
水是眼波横: ___________________
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_______
眉眼盈盈处: ___________________
才始: 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9、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②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③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④我们的同志在困难( )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⑤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⑥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⑦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⑧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⑨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给本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本段第①~③句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4】本段的第⑦句再次重申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5】根据本段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1)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游击战争
【2】“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危急的局面。
B.这句话写出导火索燃烧时很壮观。
C.“哧哧”这个词摹拟导火索的燃烧声。
D.这句话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
A.声音的延长
B.语意的省略
C.重复词语的省略
【4】文中画“ ”的部分说明了( )
A.董存瑞个头很高大。
B.董存瑞意志非常坚定,视死如归。
C.董存瑞力气很大。
D.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
【5】用“ ”画出文中描写董存瑞动作的句子。
【6】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碉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董存瑞炸碉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短文,你想对董存瑞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你还知道谁?请写下他们的名字。(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用“________”画出表示形状的词语,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你写一写。
【2】________在枝头跳起了舞。( )
A. 树叶 B. 小动物 C. 各种形状的鸟窝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段中的哪处想象最有意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根据上题的思维导图,完成了一部分梗概写作,请你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起初,群雁的头领阿卡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不愿意带着他飞行。但是,在湖边的树林里,尼尔斯从狐狸斯密尔的口中救出一只大雁,阿卡很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瑞典,飞往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在格里敏的大楼里,灰老鼠企图占领黑老鼠的大谷仓。尼尔斯加入保护黑老鼠大谷仓的行动中。他吹奏一只小口哨让灰老鼠离大谷仓越来越远。此后,雁群更加信任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的梗概是借助__________的转换来串联故事的。除此之外,梗概片段中还有一条情感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小明的思维导图,仿照他的写法,再续写一段梗概,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心木(节选)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ú mó)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 ɡū)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ā 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
对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孩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18、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星空明月,触动了诗人的心灵;殷切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