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鲜明——(________) 羡慕——(________) 向来——(________)
消失——(________) 歇息——(________) 欣赏——(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______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______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______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上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形象而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2.“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______”久叩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______。
3、朝廷中是(____________)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____________)最后破了“连环马”。
4、填空。
1.《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3.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请说出下列年龄的称谓:60岁(______________)70岁(______________)。
4.“建元”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皇帝使用的年号。
5.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______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成语。
(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样东西是_________的。
(2)这件事再难办,你也要_________地办好它。
(3)要是今年遇上_________的好天气,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6、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长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
(1)等闲:______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原来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耽误、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功而返:
眉目:
2.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
3.选择能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内容的成语。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人膏肓
A. B.
4.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
5. 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10、阅读。
表里的生物(片段)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起_________的作用,它是______句。
【2】请你用三个词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 )——( )——( )
【3】文中“美丽的世界”指的是什么?从中你能体会出“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画线句用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_______和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怜爱,但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2】概括本段落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长而急遽”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在诗词里倾听蛙声
张成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翻开唐诗宋词,诗词丽句间,一派草色入眼,一片蛙声入耳。
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沁人心脾 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唐诗《孟夏》有名句:“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水乡仲夏夜的蛙声如管弦在耳,那连成一片的蛙声,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驰神怡。《全唐诗》里吴融的《阌乡寓居十首·蛙声》:“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蛙声可当鼓吹,可见蛙鸣铿锵有力,可以奏出美妙的乐音。沁人心肺的夏夜,皎月明星的辉映下,蛙鸣声盘天而上,鼓鸣于月光与繁星间,给人一种满天蛙声之感。倾听蛙鸣,夏这个季节变得越发迷人。枕着蛙声酣然入睡,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地。
唐代诗人张籍《过贾岛野居》有诗句: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亲近蛙鸣,我被蛙鸣的热烈融化。蛙鸣充满激情,生机的(勃发 蓬勃),田野芳香弥漫,我被连绵不绝的蛙鸣包围着,感受着欢快的气息。“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夏天只有蛙鸣是最入诗画中的。蛙鸣是富有诗意的,蛙声播远韵,倾听蛙鸣,那是鼓点式的节奏,敲击着我的心房,那是纯美的大地之歌,温暖纯净着我的梦境。
“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在陆游的诗里,我感受到了蛙鸣在大自然里的底蕴。和谐的蛙声是一种美好,同时也包含着更多的祈愿。民间有谚语“立夏听蛙,以卜丰歉。”蛙声越响,到秋天收成就越好,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声是丰收的预兆,蛙声成为农人的精神向往。
……
今夏,又响起蛙鸣。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 长短不一),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催熟。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欢快——( ) 底蕴——( ) 祈愿——( )
【2】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1)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
(2)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催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有有关“蛙”的诗句积累吗?请写出一句,并在省略号处补写一段,使上下一贯,语气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对第2自然段“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救援工作的困难。 B.有利于突出汉斯的可贵精神。
C.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D.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海浪的凶猛。
【2】第4自然段中,最能突出汉斯参加救援态度坚决的词是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
【4】“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母亲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
【5】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试着评价文中汉斯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小朋友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古希腊神庙门楣上有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是啊,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的印象中。可是有一天,经历了某件事后,也许你发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已……总之,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
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捕捉细节,写出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②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