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的竹林 ____的溪流 ____的笑声
____的鱼汤 ____的身躯 ____的母亲
____地看书 ____地站着 ____地望着
____地告诉 ____地回答 ____地坐着
2、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仙人掌并不娇贵,________有泥土和水,________能生长。
②敌机扫射了,加巴页夫________不惊慌,________不把苏霍夫丢下。
③________他喜欢打乒乓球,平时又刻苦练习,________球艺很高。
④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________他遇到了许多困难,________都想办法克服了。
3、比一比,再组词。
待( ) 颈( ) 娇( ) 谦( ) 虚( ) 捧( )
侍( ) 项( ) 骄( ) 歉( ) 虑( ) 棒( )
床( )炮( )间( ) 奇( ) 末( )
麻( )泡( )闲( ))椅( ) 沫(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了。
(2)《匆匆》是一篇_______,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_______和_______的情感。
(3)《别了,语文课》中“我”由开始_______语文到后来_______语文,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了“我”____________之情。
(4)《那个星期天》是作者______缅怀逝去的_______而写的,诠释了_______的至纯至真。文章采用 _______的写法开头,以____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将“我”在等待中的_______以及母亲想带“我”出去玩而又分身乏术的_______真切地表现出来。
5、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不得重复。
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去河边( )春色,极目( ),无限春光尽收眼底。孔子( )着泗水的绿波,深情地拨动了琴弦。在优美的琴声中,弟子们( )着蓝天,各抒自己的远大志向。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8、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②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dé dě)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ér ěr)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zhòng zòng)就行。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课文想一想,“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的抗俘
这是最震撼我的一张照片。它刊登在日本当年的宣传画册上,用以炫耀“皇军”的战果。照片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华。这是一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标题,因为照片中的这位女孩叫成本华。她是在坚守和县城门时,战斗到最后被俘的,当时她只有二十岁。
在这张照片上,所有人都在笑,敌人在笑,成本华也在笑。如果不是寒光闪闪的屠刀,你甚至会以为这只是一次劳动的间隙,阳光下气氛和谐充满友善的小憩。成本华双手交叉昂首挺立,胸前捆绑她的细绳因配合照相才刚被解开,(A)背景是四个坐在长凳上嬉笑的日本士兵,嘴里喷出悠闲的烟圈,他们的屠刀仍然没有离开手边。背后的墙十分高大,这应该是她被捕之地和县的城墙。
成本华表现出一种触目惊心的镇定,甚至有点若无其事的安详。成本华的发式给人以_______的感觉,本来是应该往后梳理一些的,因为_______的战事而耷拉在两侧脸颊。这无意识而不加修饰的一缕,反倒为她平添了一分女性的柔美,让成本华更加妩媚。是_______的战争还没消磨掉一个女人的温柔美丽,还是青春的韶华任何力量也无法遮挡?如果你知道这里刚刚结束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她站立的土地上还汩汩流淌着战友的鲜血,她背后坐着的是一群残暴成性的野兽,你就知道她脸上笑容的含义了。
她是在一群野兽虎视眈眈下,发出了自信自傲、无所畏惧的微笑。这含蓄的微笑,成为抗俘的形象代言,让敌人害怕,也让我们心痛。
十岁的孩子,在今天也许还会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十岁的孩子,在今天的家庭正是众星捧月般的年龄。
另一张照片中这位十岁的孩子,被俘时已是一位陆军上等兵!他是已知被俘的抗日军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幼小的孩子走上枪林弹雨的战场?偌大的中国摆不下他一张小小的课桌,他过早地告别美好的童年走向成熟。也许,他的父母已被日本人杀害,他的姐妹还在铁蹄下呻吟。战争毁灭了他的家,也毁了他幼小的心灵,目睹法西斯的_______,除了杀敌复仇,他别无选择。(B)日兵右手抚摸小战士的头,左手却紧握杀人的钢刀,我们的小英雄表情十分冷峻坚决,小眼睛瞪得溜圆,小嘴咬得紧紧,小胸脯挺得老高,完全是一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似乎早已识破面前这个鬼子伪善的嘴脸…
面对这些远去的背影,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惨痛,更让我们刻骨铭心地铭记,历史的深处,还有一群应该被我们默默祝福和尊崇的人,他们的名字叫抗俘……
【1】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激烈 强烈 残暴 残酷
成本华的发式给人以________的感觉,本来是应该往后梳理一些的,因为________的战事而耷拉在两侧脸颊。这无意识而不加修饰的一缕,反倒为她平添了一分女性的柔美,让成本华更加妩媚。是________的战争还没消磨掉一个女人的温柔美丽,还是青春的韶华任何力量也无法遮挡?
战争毁灭了他的家,也毁了他幼小的心灵,目睹法西斯的________,除了杀敌复仇,他别无选择。
【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A)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成本华“脸上笑容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B)中用了五个“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瑞恩的井
①六岁的加拿大男孩子瑞恩是一年级小学生。
②一天,老师在班上说,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A(捐助 募捐)。老师说,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一美分可以买一支铅笔,七十美元还可以打一口井。
③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七十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妈妈说:“七十美元不是个小数目,家里不能说拿就拿出来。”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就要死了,请帮帮他们吧!”妈妈和爸爸商量了一会儿,对瑞恩说:“如果你真的很想得到七十美元,你可以做一些额外的家务自己挣。”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④妈妈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画了三十五行,瑞恩每完成一行的工作就可以挣到两美元。第一项工作是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两美元。接下来,他牺牲了看电影去擦窗子,又得到了两美元。爷爷知道了这件事,请他捡松球,每捡满一袋就可以得到十美元。期中考试,瑞恩把成绩单交给父母,他们用五美元奖励他的优秀成绩。
⑤4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七十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他知道了,他的钱将用来B(捐助 募捐)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他还知道了,七十美元其实只能买一台打水的水泵,而打一口井需要七百美元。负责人对他说:“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太大了,你能做到现在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⑥妈妈很愿意帮助瑞恩,她帮瑞恩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记者采访了瑞恩,还给他照了相。所有的加拿大报纸都登载了报道这件事的文章。一星期后,瑞恩收到了一张二十五美元的汇款单。两个月后,瑞恩已经收到了七千美元的捐款,喜不自胜。
⑦瑞恩班上的同学也加入了捐钱的行列,大家希望再造一口井。老师没想到一个孩子对别人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她在教室里放了一个罐子,以便同学们投入零钱;同时她又和有关部门联系,使自己的学生能跟非洲的孩子们相互通信。
⑧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八岁的瑞恩跟妈妈来到干旱的乌干达。汽车驶进一座村庄,道路两旁站着五千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起手。瑞恩C(害羞 羞怯)地向他们挥手。村里的长者带他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他还看到了井边的菜园、山羊。他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D(希望 盼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⑨瑞恩的募捐活动还在继续。在我这篇文章写成时,瑞恩共募捐到六万美元,它们将用来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
【1】给选文A、B、C、D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对应处。
A. B. C. D.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⑥自然段中“喜不自胜”的“胜”,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胜利,与“失败”相对;②承担或承受;③优美的(景物、境界等);④尽。“喜不自胜”中的“胜”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美不胜收”中的“胜”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部分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第⑧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中的“一直”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为什么不直接拿出七十美元给瑞恩,让他捐给非洲的孩子们呢?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你想对瑞恩说些什么呢?(4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瑞恩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你一定也有美丽的愿望,想怎样实现呢?用几句话写一写。(7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①她本来就是一个寡言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春季开学以来,同学们发现她越发沉默了,像是一个闷葫芦。她原本还不算差的成绩也一落千丈,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做错三遍;许多同学开始对她敬而远之,甚至排挤她。
②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她向老师要求把座位挪到了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觉得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不相干的,她的心在窗外的世界里:A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南来的燕子们在树间做了窠,每天啁啾地唱和着,嬉戏着;树下几株细弱的小草在春风中微微摆动……她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
③B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不久,燕子开始南迁,只剩下树下枯黄的小草在秋风中瑟瑟地抖着。望着眼前这个黯淡的世界,她哭了。
④秋天开学的时候,班级里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做班主任。老师姓徐,长得很漂亮,同学们非常喜欢她,都愿意在课间时跟她谈天说地。她也喜欢徐老师,但是她不敢上前。徐老师的目光几次落在她脸上,她都躲闪着避开了。有一天,徐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上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那里。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板擦落在她的桌上时,她先是一惊,接着就愣在那里。同学们欢呼着要她唱歌,她不肯唱,也唱不出来。同学们不依不饶,使劲鼓掌催促她,徐老师也走过来鼓励她。她涨红了脸,望着徐老师,眼里竟噙满泪水。徐老师就说,既然不想唱歌,就罚写一篇作文吧,明天交上来。课后,徐老师还特意对她说,只要用心写,写多少都行。
⑤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她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忙于生计,很少能够照顾到她,只有每天晚上父女间的几句简单交流能让她感到安慰。然而就在春天,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⑥第二天,徐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徐老师却只字来提。那天,徐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⑦从那天起,她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逐渐开朗起来,而且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都愿意与她交往了。学期结束时,她还做了班长呢。
⑧几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要在春天来临时,摇曳它细弱的身躯,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为春天增加一抹生机!
⑨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徐老师在她的那篇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段A、B两处景物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活动课上,当同学们和老师让“她”唱歌时,“她”为什么“涨红了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郑重其事”一词用得恰如其分,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选文中的徐老师是一位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好老师,你同意吗?请结合选文中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徐老师给“她”作文写的批语“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我很重要》
许多年来,很少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落,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却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许诺——( ) 嘹亮——( ) 卑微——( )
【2】本文作者针对长期以来不少人忽略自我存在的价值,认为“_____________”这一思想观念,发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响亮的宣言。
【3】在第四段到第十段中,作者从三个方面精辟剖析了个体生命的价值。这三个方面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4】“孤本”原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第⑨段中有两个词与“孤本”在文.第十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5】作者说“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请你联系本文简要回答应该怎样生活才能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你认为还有没有比“我”更重要的?请简述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我发现了
请选择生活中的一种发现,写一篇作文,把你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从中受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