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句子填空。

    (1)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______了,有______的时候;杨柳__了,有___的时候;桃花__了,有___的时候。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5)小明不爱读课外书,觉得语文书上的课文弄懂了就行了,我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醒他。可是他沉迷于电子游戏,浪费时间,荒废时光,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在你的引经据典下,他迷途知返,说:“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 2、画龙点睛。(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的脚印 _______的风景

    _______的风暴   _______的故事

  •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______

    (2)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_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 ) 增添——( ) 雄壮——( )  神秘——( )

    浓烈——(   )  愠怒——(   )   关闭—— ( ) 美丽—— ( )

  • 5、下列诗句与对应的农具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儿锄豆溪东。(锄头) B. 春种一粒粟。(耧)

    C.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木犁、锄头) D. 昼出耘田夜绩麻。(木犁)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杜牧的《清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字(   ),( )(朝代)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并提,称他为“(   )”,称杜甫为老杜”.

    2理解词语

    ①清明 ――(   )

    ②欲断魂――(   )

    ③借部――(   )

    ④纷纷――(   )

    3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母亲的蒲公英》(节选),完成问题

    (1)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段午饭时光。学校要演戏,我被选来扮演公主。几个星期了,母亲和我一直在不辞辛苦地排练我的台词。可是不管我在家里把台词背得多么滚瓜烂熟,一上舞台,每个词儿都从我脑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2)最后,老师把我拉到一旁。她解释说,她给剧本加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她的话说得虽然很轻,但还是刺痛了我,尤其是看到我的角色给了另一个女孩子时,我更加悲伤。

    (3)那天回家时,我没有把我的这种悲伤告诉母亲。但是她感觉出了我的不自在,所以她没有建议我们练习台词,而是问我想不想到院子里走一走。

    (4)那是一个可爱的春日,棚架上的玫瑰藤条在变绿。在那巨大的榆树下,我们看见一朵朵黄色的蒲公英从草丛中冒了出来,仿佛是画家为我们的风景点缀上了一抹抹金黄。

    (5)我看见母亲在一片花丛中漫不经心地弯下腰。“我要把这些杂草都挖掉,”她猛地一拉,把一朵花连根拔起,“从现在起,我们的花园里只要玫瑰花。”

    (6)“但是我喜欢蒲公英呀!”我不同意了,“所有的花都很漂亮啊——连蒲公英也是。”

    (7)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己的美丽,不是吗?”她若有所思的对我说。我点点头,很高兴把她说服了。“人也是这样,”她接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公主,但这没什么丢人的,只要活得有意义。”

    (8)她猜出了我的痛苦,于是我哭了起来,并向她诉说发生的事情。她一边听一边对我安慰地笑着。

    (9)“但是你会做一个出色的解说员呀,”她说,并提醒我,她是多么喜欢听我朗诵故事,“解说员的角色和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10)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在她的不断鼓励下,我渐渐对这一角色感到自豪起来。每到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就朗诵我的台词,谈论我穿什么衣服。

    (11)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感到十分紧张。就在开演前几分钟,老师向我走过来。“你母亲让我把这个给你。”她递给我一朵蒲公英。花片的边儿已经开始卷曲,从根茎那儿懒洋洋地耷拉着脑袋。然而看它一眼,我就知道母亲正在外面的台下。想到我们吃午饭时的谈话,我充满了自信。

    (12)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塞进演出服的围裙里,带回了家。母亲用两片纸巾把它包了起来,夹在一本字典中,她一边夹一边哈哈大笑着说:“或许只有我们才愿意把这么不起眼的一根草夹起来吧!”

    ……

    (13)几个月前,我母亲来看我。我请了一天的假,请她吃午饭。餐馆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生意人在谈生意,并不时瞥一眼手表。在这些食客中间,坐着我和如今已经退休的母亲。从她的脸上我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上班族的工作节奏。

    (14)“妈妈,我小时候您在家里待着肯定乏味透顶了吧?”我说。她淡然一笑说:“乏味?做家务活是很乏味。可是你从来不乏味呀!”我不相信她的话:“孩子当然没有工作那么令人兴奋了!”

    (15)“工作是很令人兴奋,”她说,“我很高兴我曾经有一份工作。但是工作就像一只开着口的气球,你只有不断给它充气,它才能一直鼓胀。而孩子是一粒种子,你要给它浇水,精心呵护,然后它就会自己长成一朵美丽的花儿。”

    (16)此刻,我看着她,蓦然感到我们仿佛又坐在了她的餐桌旁;我明白了她为什么要把那朵变成褐色的酥脆的蒲公英夹在两小片皱巴巴的纸巾中间,保存在我们家的那本旧字典里了。

    (1)文章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仔细阅读文章(1)—(12)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准确概括出“我”内心的情感变化过程:

     

    (3)请结合全文主题,简要分析(15)自然段画线句:“而孩子是一粒种子,你要给它浇水,精心呵护,然后它就会自己长成一朵美丽的花儿。”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4)母亲“为什么要把那朵变成褐色的酥脆的蒲公英夹在两小片皱巴巴的纸巾中间,保存在我们家的那本旧字典里”呢?

     

    (5)母亲在生活中与我们朝夕相处,是家庭中举足轻重、影响力甚大的人物,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休戚相关,你如何看待文章中母亲的行为方式呢?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10、阅读理解

    妈妈撑起的天空

    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经过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说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地震后第二天,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她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压在上面和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赶来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苦苦撑着……

    通过电视和报纸,土耳其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心酸地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这位母亲的小女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这名救难人员终于控制不住,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念,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欺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臂很长时间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石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人高马大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则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1划去加粗字的不恰当的读音。

    1)他们在缝(féng fèng)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

    2)一名高大的救难(nán nàn)人员够着(zháo zhe)了这位母亲的小女儿,将她拉出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搜寻——(  ) 快速——(  ) 急切——(  ) 轻易——(  )

    3救难人员为什么告诉那位母亲她的女儿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难以置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将文中难以置信的画面写下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那位母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

    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

    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 12、阅读短文,答题。

    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湿。

    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糟糕 妇女有些(ɡān)(ɡà)  嘟囔着说 只顾抱孩子上医院 急糊涂了 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紧把自己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出租车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è)(hòu)

    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是绵阳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即,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态自若地从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悠闲散步。仿佛一道(灿烂  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 绚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  居然)也如此美丽。

    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次感动,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阅读时,遇到字不认识,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联系语境,踌躇在本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联系上下文可知,邂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

    4划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不合适的词语。

    5回答问题。

    1)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事例:一是 二是   。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

    2)请你概括本短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短文时,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每一处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 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是 。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

    4)文中出现了________尴尬,联系上下文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生活中是否有最美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用“ ”划出一个夸张句,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2】说明彩灯喜庆的词语是(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

    【3】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 ),属于《红楼梦》的有( )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毛茸茸的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看到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有时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挨了顿训,显然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您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叫阎伯屿的都督重修滕王阁,想邀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十四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压倒了,他刚才那吓人的样子,一点儿也没有了。还是妈妈给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盯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_________

    (2)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________

    A.王勃   B.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   C.泛指晚辈(包括我)

    (2)这篇文章说明________

    A.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B.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C.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4这篇短文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 20、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1、题目:今天的教室特别静

    提示:想一想这一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事?这么静,教室里的人都在干什么?

    抓住特别的地方把文章写生动,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2、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友谊、珍惜幸福,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请以我懂得了 为话题,写一些你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经历和从中感悟到的生活道理。记得一定给你的作文拟好题目,叙事要完整。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