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五四”以来著名__________,你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语言积累与应用。
1.青,_____________。——《荀子》
2.《石灰吟》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
3.人们常用《春夜喜雨》 中的诗句“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
4.传统节日蕴藏在古诗里,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我还知道其它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读书须用意,_____”“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等名句,认识了______的尼尔斯,还明白了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木 格方格 我们用方格本写字。
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根据课文《活化石》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活化石。它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物种,和它们同时期的物种大都________了,而它们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十分珍贵。
6、诗歌鉴赏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词句。
【2】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这个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3】词的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贯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长大,意味着……
(1)“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2)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3)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心目中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4)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5)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6)渐渐,“长大”也在繁重的学业中被淡忘。
(7)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8)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9)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心想: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10)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而且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的生活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着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
(11)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12)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3)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14)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15)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盘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6)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17)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从小到大“我”对“长大”的三种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画横线的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在短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4)自然段中“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
【5】“许多人围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父母说“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长大还意味着什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选择括号中的正确读音
可恶________(è wù) 环绕________(rǎo rào)
【2】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的特点。( )
A. 向上发展 B. 可怜可恶 C. 向下低垂
【3】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 )
A. 贪图自己的光荣 B. 长得越高,越垂得低,不忘本。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与森林之神(节选)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些。”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吹。森林之神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把饭放到嘴边吹?” 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1】划线句中的“你”指(_________),变成转述句“你”可以改成(________)。
12、语段阅读。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锻炼出一颗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 ,努力生长。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选段中划线的“不确定”,第一个“不确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不确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人的一番话,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体会,请联系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边的说明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10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有望达到7.4×10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吃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1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左右”是否可以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当代神农氏(节选)
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馥郁——(_______)
沉浸——(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沁人心脾:
(2)大海捞针:
(3)汗水如注:
(4)小心翼翼:
【3】画“ ”的句子简短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哪些句子体现了袁隆平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的艰辛,用“——”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认为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与习作
题目:成长的________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