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供养。
B.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C.因为是孔隙,所以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D.黄继光愤怒地凝视着敌人的火力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刹那(shà) 蜿蜒(wān) 花团锦簇(cù)
B.漆黑(qī) 浙江(zhè) 蜿蜒曲折(yán)
C.重荷(hè) 荷兰(hè) 荷枪实弹(hè)
3、下列括号里的词语不能替换句子里的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
A.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那么尽职。(尽责)
B.可是它又是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勇敢)
C.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锋利)
D.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高傲)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锥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B.文文性格很活泼开朗,只是太粗心。不是忘记带铅笔盒,就是把衣服反穿。
C.菜架上摆满了蔬菜:波菜、黄瓜、韭菜……品种可真多呀!
D.紫禁域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5、比一比,注意加点的词语,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我忘记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了。
小学里,那些珍贵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
A.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可以互换。
B.这两个词语都是“不记得”的意思。
C.“忘怀”比“忘记”更能表达“我”对小学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6、给下面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博学多通 ( )
A.没有堵塞,可以穿过。 B.通晓,明白。
【2】白发谁家翁媪 ( )
A.妇女。 B.老翁、老妇。
【3】一片冰心在玉壶 ( )
A.比喻纯洁的心。 B.比喻冰冷的心。
7、下列句子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方法,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B.“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让人感觉到春笋的勃勃生机。
C.“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
D.前面三项都正确。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森林 (_____)的松脂 (_____)的波涛 (_____)的琥珀
(_____)的丝绸 (_____)的低语 (_____)的变化 (_____)的特性
飞离(_____) 遨游(_____) 满怀(_____) 穿过(_____)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10、阅读
《生命 生命》节选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她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判断,错的打“×”,对的打“√”。
(1)“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与本句意思相同的是:
①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不想放了它。(____)
②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不把它放了。(____)
③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怎能不放了它?(____)
(2)我震惊的原因是:
①飞蛾的生命力强。(____)
②飞蛾的求生欲强。(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____)。
①语调上扬,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②语调下降,读出作者对小生命的怜爱之情。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晒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母亲被子上的几何图形是指( )
A.印在上面的图案。 B.打的补丁。
C.房屋的阴影。 D.太阳的阴影。
【2】母亲的被子是清凉的,原因是( )
A.被雨水淋了。 B.被子太薄。
C.被子太旧。 D.没怎么晒到太阳。
【3】“这些情节不是偶然”,意思说的是这些情节( )
A.很久才出现。 B.过几天就出现。
C.几乎天天出现。 D.隔几天才出现。
【4】短文以_____这件事开头,着重描写了母亲的手,告诉我们母亲用手背为子女阻挡___________,用手心为子女___________,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5】第5、7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说说短文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众多人口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有删改)
【1】人的皮肤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
A.表皮 B.真皮 C.指纹 D.皮下组织
【2】“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读完这句话之后,乐乐仍不明白箕形纹的样子。要解开这个疑惑,乐乐可尝试的方法是( )
①请教老师或同学。②上网查找“箕形纹”的图片。③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簸箕的形状进行推测。④伸出手指,对照文字描述,看看能否找到与文字描述相近的指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指纹,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都会不相同。
B.容貌相同的孪生兄弟或姐妹,指纹一定相同。
C.科学证实,全世界所有人中,没有发现指纹相同的人。
D.所有的医生都认为,可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查出某些疾病。
【4】人们利用指纹做了哪些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图章”、检查疾病、用于破案、发明“指纹锁”
B.当“图章”、用于破案、检查疾病、发明“指纹锁”
C.用于破案、检查疾病、当“图章”、发明“指纹锁”
D.用于破案、当“图章”、检查疾病、发明“指纹锁”
【5】下列选项用作选文的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指纹的过去 B.指纹的用途 C.指纹的将来 D.指纹的奥秘
【6】除了材料里所提到的,现在的生活中,小小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请你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桂林的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桂林的山“奇”的特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再写一个描写水的比喻句。
【3】文中三次出现带有“啊”的句子,你打算用___________的语气去读,因为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14、课外类文阅读。
法布尔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不在乎。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美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敦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 )了邪! 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 )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循着——( )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痴如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用两个以上的动词造句)
___
(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仿写句子)
___
16、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17、修改病句。
1.我站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写出来吧。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标点正确,书写工整。
3.字数在4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