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茂名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____   mǎ yǐ____

    bàn dǎo____   dān wu____

    róu dòng____   zhàn kāi____

    jīng huáng____     yī wēi 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壮怀激烈,诗句“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她人生的价值取向。

    2.品读古代诗文,能让我们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也陶治思想情操。“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为我们呈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福。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课文中,我们发现花和人一样各有特点,如广玉兰幽香纯洁,夹竹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让人赞赏不已。请默写一句具体描写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自然中哲理无处不在。在成熟的麦地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石灰石中,于谦明白了做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那奔腾不息的泗水中,孔子看出水像君子一样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志向和善施教化。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个你从大自然中发现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临写下面一段话,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沈从文

    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___

    (2)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___

    (3)前后相接,连续不断。___

    (4)处在高处,俯视下面。___

    (5)比喻白费力气,不可能达到目的。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我最棒。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___的品质。

    【3】最后一句诗中的_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     B.《惠崇春江晚景》(  )

    C.《滁州西涧》(  ) D.《江南春》(  )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两百多天里,以超人的毅力,写了两篇在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一部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今年2月23日,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的第17天,年仅58岁的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是在国际计算学习理论界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6月26日,洪家荣被确诊为晚期肠癌肝转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两篇没有完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这两篇关于计算学习理论的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一周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今年1月底,洪家荣终于为20多万字的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上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1划去( )中不正确的词语和拼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 趾高气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划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不甘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洪家荣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选考题

    《童年河》

    苏州河边的路灯稀稀疏疏,灯光暗淡,照亮的路面很有限,那些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就像一些黑黢黢的洞窟,阴暗,神秘,深不见底。远远的,出现了那幢无人的旧房子。

    看!看那扇窗户!小蜜蜂轻声呼叫,声调里充满了惊悸。

    雪弟看到了小楼侧面墙上那扇窗户,里面有微弱的火光在闪动,在黑暗的地面上,就像是一只眼睛,无力地睁着,窥探着苏州河。

    1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的《童年河》,片段中那幢无人的旧房子被孩子们称为______

    2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幢旧房子里住着    

    4在《童年河》里出现了哪些孩子?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8月21日,里约终于步步惊心、低开平走地完成了它的主办奥运之旅。在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用了“在非凡的城市举办的非凡的奥运会”来称赞这个特别的奥运会东道主。在申办奥运时,时任巴西总统的卢拉表示:巴西有着_________金融危机的高度监管的金融体制,能够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深海石油给了巴西筹备奥运强大的财力_________。不过,话音刚落,巴西立即陷入了经济负增长的泥淖。卢拉口中的这些优势,却成了里约的累赘。当年里约申办奥运会,可是大张旗鼓,还喊出了 144 亿美元这个高于其他几个申办城市的筹办费用。里约奥运各项建设资金大部分由联邦、州、市三级政府财政分摊,其余部分均来自民间资本。受经济危机影响,里约州政府已负债累累,再加上斥巨资支持奥运会的举办,又增加了财政赤字。雪上加霜的是,里约奥运会的赞助商大幅减少。同时,里约乃至巴西低迷的经济让很多体育迷囊中羞涩,这种情况导致奥运门票销售情况极不理想,比赛开始后,仍有大量的门票滞销。一方面,奥运赛场看台上的观众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昂贵的门票却又让当地想看比赛的民众浅尝辄止。所以,当来自当地贫民窟的巴西年轻女孩席尔瓦夺取奥运金牌后,却向记者表示,她的亲友根本没钱来看她的比赛,尽管场馆与她的家几乎只是一墙之隔。

    ——摘自中国新闻网

    1在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diào B.负债累 lěi C.中羞涩 nán D.dài

    2在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里约申办奥运会,可是大张旗鼓,还喊出了 144 亿美元这个高于其他几个申办城市的筹办费用。

    B.雪上加霜的是,里约奥运会的赞助商大幅减少。

    C.一方面,奥运赛场看台上的观众寥寥无几

    D.另一方面,昂贵的门票却又让当地想看比赛的民众浅尝辄止

    3下列选项中,对所给字笔顺判断正确一项的是( )

    A.里约的“里”第五笔是横,巨资的“巨”第二笔是横折。

    B.里约的“里”第五笔是竖,巨资的“巨”第二笔是竖折。

    C.里约的“里”第五笔是竖,巨资的“巨”第二笔是横折。

    D.里约的“里”第五笔是横,巨资的“巨”第二笔是竖折。

    4下列选项对文中“东道主”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

    A.客人从东方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

    B.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C.指东方国家。

    D.负责组织、安排大型活动,接待东方来客的国家。

    5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应付 支撑 B.应对 支持 C.应付 支援 D.应对 支撑

    6针对里约奥运会,大家的评论不一。下列评论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里约奥运会对于所有每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盛大的一场体育盛事。

    B.排球比赛非常精彩,所以每次我都会评论然后观看比赛。

    C.四年一度,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展示国家文化的窗口,世界人民交流的“大熔炉”,里约奥运会结 束了,但奥运留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D.继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斩获 7 枚跳水金牌,平了历史最高纪录。

  • 12、阅读。

    时间都去哪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奏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大多的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材料链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歌词

    【1】对比【材料链接】和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材料链接】用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用_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请你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比较简洁的话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直观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用歌曲引出说明对象,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B.本文围绕着“时间去哪儿了”这一说明对象,说明了年龄增加时间“变快”的原因。

    C.年龄增加时间“变快”,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D.年龄增加时间“变快”,只是因为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再其人生中所占比重越小,人们对单位时间的感知能力越强。

  • 13、课外阅读。

    光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前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间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 )沉着而又默默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是  尽管  尽管  便  因为

    B.还是  不管  还是  便  因为

    C.仍然  哪怕  或是  就  由于

    D.仍旧  即使  即使  就  由于

    2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两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请写出与源源不断结构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延年益寿的意思是( ),精益求精的意思是(

    3本文说明了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超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 19、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会有许多难忘又有趣的事情,请你选一件事,将事情经过写清楚,感情真实,语言通顺。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自拟题目,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