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词
辣(______)怔(______)粘(______)雌(______)
赖(______)证(______)贴(______)雄(______)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能歌____________ 日______不______ ______堂大______
地广____________ 万______更______ ______面三______
(1)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个演员_______________,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3)他们的节目表演失败了,引发礼堂里一阵_______________。
(4)西藏_______________,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3、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这样的夜工,会缩短________我的寿命呢。
(2)女排的姑娘们重新振作________起来了。
(3)最伤心________的是母亲对我越来越冷淡________了。
4、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妈妈很疼爱我,我们关系密切,我不在家她看我的日记也可以。(______);理由__________
2.我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他们可疼爱我了,所以不管我的什么要求,他们都应该答应。(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3.“严禁践踏草坪”这句提示语比较生硬,若果改成“别踩我,我怕疼”表达效果更富有情趣。(______);理由__________
4.书信—定要有问候语。(______);理由__________
5、小小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
例:弯的 弯弯的 弯弯的船
蓝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白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7、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1】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我”和同伴们内心的悲伤和对幼龟们的愧疚。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抢救幼龟的“聪明”主张为什么是“自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选文第2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住在母亲的掌心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
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
三
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后来几次去,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写了“我”问儿子和妻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及他们的回答,看上去没作用,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为什么要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带点的词语。(任选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住在母亲的掌心”改为“细心的母亲”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人,他们在细节中无比深挚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而我们生活中往往忽视了这些细节,请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坚持阅读
文·王蒙(节选自《文化掂量》)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通过手机什么都知道了,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头脑的独立思考吗?
而我自己呢,不能忘记九岁时候到“民众教育馆”借阅雨果《悲惨世界》的情景:我沉浸在以德报怨的主教对冉阿让的灵魂冲击里,我相信着,人们本来应该有多么好。
不能忘记十来岁时我对于《大学》《孝经》《唐诗三百首》《苏辛词》等的狂热阅读与高声朗读背诵,那也是一种体验:人可以变得更雅训,道理可以变成人格,规范可以变成尊严与骄傲。
不能忘记十一二岁时从地下党员那里借来的华岗著《社会发展史纲》、艾思奇著《大众哲学》,新知书店的社会科学丛书:杜民著《论社会主义革命》、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那是吹开雾霾的强风,读了这些书,像是吃饱添了力气,像是冲浪登上了波峰。
不能忘记十八九岁时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的沉潜:鲁迅使我严峻,巴金使我燃烧,托尔斯泰使我赞美,歌德使我敬佩,契诃夫使我温柔忧郁,法捷耶夫使我敬仰感叹……而在艰难的时刻,是狄更斯陪伴了我,使我知道人必须经受风雨雷电、惊涛骇浪。
读书使我充实,阅读使我开阔,阅读使我成长,阅读使我聪明而且坚强,阅读使我绝处逢生,阅读使我在困惑中保持快乐地前进。
书与生活可以互证、可以互补、可以互见。就是说,通过读书,我看出生活是怎么回事;通过生活,我看出书是怎么回事。
获得信息越是便捷、舒适、海量化,越要认真读书,读费脑筋的书。用脑筋读书,而绝对不只是随大流、随趣味、得意于精通八卦,夸夸其谈,最后变成聪明的、万事通型的白痴。
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1】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什么句式?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沉浸: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
【3】用“﹏﹏﹏”标出本文的中心句,简要说明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的?
① ② ③
【4】如何应对网络触屏时代碎片化浏览?用“ ”在文中标出。
【5】介绍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并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再现了许多中外著名作家,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这可以暂时对付着穿一穿,您等着瞧我们照您自己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吧。喂,托德,把本子和笔拿来,快写。腿长三十二……”________
“可是,老兄,我可不能定做这些衣服呀,除非你能无期限地等我付钱,要不然你能换开这张钞票也行。” ________
“无期限!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先生。托德,快把这批定货赶出来,送到这位先生公馆里去,千万别耽误。让那些小主顾们等一等吧。把这位先生的地址写下来,过天……”________
“我快搬家了。我随后再来把新住址给你们留下来吧。” ________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 ________
【1】这都是谁说的话呢?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几段话中,你能体会到老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罗津发现,食物基本单位的大小,是决定食物摄取量的重要因素。
②罗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一家公司进行实验。
③在大厅中,他们准备了一些糖果,告知公司员工可以随意享用。第一天,研究人员准备了80粒小糖果,每粒重3克。第二天,他们将摆放的糖果数量减少到20粒,但是,重量增加到每粒12克。然后,他们每日下午前来统计所食糖果数量。实验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将12克的糖果摆入大厅后,职员们摄入的糖果量相对更多了。
④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为此,研究人员在美国一所高级公寓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在公寓大厅放置了装满巧克力的容器及勺子,过往居民可以随意取用。
⑤第一天,研究人员在容器中摆放的是小勺,次日换成放大四倍的大勺。每天下午,他们都会检查巧克力的剩余量。
⑥结果不出研究人员所料,改换大勺以后,过往居民吃下了更多的巧克力。
⑦看来,人类的饮食量并不是完全由食欲决定的,它还取决于容器的大小。
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论呢?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人的心态有关。
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基本单位量认定为“最标准的平均量”。当碗较大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内疚心理,认为吃不完是浪费,在内疚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尽量扩充自己的食量;当碗较小时,人们虽然想吃,却会担心“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会不会有人笑话我”,在这种不安感的作用下,他们的摄入量相对要少很多。
【1】文中的研究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这个观点。
【2】用“|| ”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给文章取一个题目,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 )
A.保罗·罗津 B.小勺与大勺
C.什么决定“饭”量 D.容器的大小
【4】读第9自然段,简要地写出人们饮食时的心理。
用大碗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小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航海生活______非常艰苦,______充满危险。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病叫做“海上凶神”。
【1】选文出自课文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那时,航海生活________非常艰苦,________充满危险。
【3】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画直线的句子说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海上凶神”加引号特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和小动物之间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吧?选择一件难忘的故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