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用兵——以一当十
(4)(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 )断案——铁面无私
(7)(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8)(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根据课文内容和日常积累填空。
(1)老舍原名______________,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__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龙须沟》。
(2)《边城》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土人情。
(3)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______,他靠歌舞说唱在______________上建了58座铁索桥。
(4)《古诗十九首》的写作年代大约是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 gǎn jué fèi téng hé kuàng jiǎo huo
( )( ) ( ) ( ) ( )
zī gé kě kào bà le cāi xiǎng zhǒng zhàng
( )( )( ) ( )( )
4、读诗句,猜谜语。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打一艺术品) 谜底是:__________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是:__________
3、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晓。
(打一动物) 谜底是:__________
4、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它,此花开尽更无花。
(打一花名) 谜底是:__________
5、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 谜底是:__________
5、《石灰吟》是明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6、课外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两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抒发了______的感情。
【2】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才用了“绿”。那么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nín níng)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水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záo zháo)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施善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
【2】“息”字在字典里用以下几种解释: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消息;
C.停止;
D.休息;
E.滋生、繁殖;
F.利钱、利息
“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 ;“息息相关”的“息”可以解释为 。
(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请你再续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4】说水是“真君子”的原因是:
【5】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发人深思,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填空。
五月初五端午节
| 端午吃粽子的历史 |
春秋时期 | 出现茶叶包黍米的“用黍”.竹筒装米的“筒粽” |
晋代 | 品种增多.粽子被定为端午节食品 |
唐代 | 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
宋朝
| 出现果品入粽的“蜜饯粽” |
元.明时期 | 品种增多.包裏料变为箬叶,后又变成芦苇叶 |
清代 | 出现“火腿粽子” |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曾城说等,其中纪念屈原说最受认同。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站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端午节已有(__________)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____)说。
【2】在晋代,(_____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___)开始出现蜜钱粽。
【3】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4】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节、中秋节。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
11、阅读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熊走在进城的大路上。他穿着他最好的外套和背心,戴着他最好的圆顶丝帽,穿着闪闪发光的靴子。
“真是仪表堂堂!”熊对自己说,“我的服装,我的身材是很有风度的,将会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谅我,”乌鸦坐在树枝上说,“我的意见和你很不一致。按你的身材与风度,你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我刚刚从城里飞回来,让我如实地告诉你城里那些上流人物的衣着吧!”
“快告诉我!”熊叫着,“我多渴望能穿上最时髦的服装呀!”
“今年,”乌鸦说,“上流人物已经不戴帽子了,他们把油煎平底锅顶在头上;他们已经不再穿外套和背心了,而是用床单包裹身体;他们已不再穿靴子了,而是用两只纸袋套在自己的脚上。”
“噢,天哪!”熊叫道,“那么,我的衣服全都过时了!”
熊急急忙忙跑回家,脱下了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他把油煎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然后,他又急急忙忙地进城去了。
熊来到主要的大街上,人们用手向他指指点点,一边哈哈大笑。
“这头熊多可笑呀!”他们说。
这使熊感到很困窘。他转身跑回家去。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乌鸦。
“乌鸦,你对我说的那些,全是谎话!”熊叫道。
“我是说了许多谎话,”乌鸦从树上飞起来说,“但你为什么要相信呢?”
乌鸦笑着,高高地飞上了天空。熊听着她哈哈的笑声,愣住了。
当欲望很迫切的时候,就会盲目地相信一切。
【1】熊进城作了哪些精心打扮?
_______________
【2】熊精心打扮后进城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3】听了乌鸦的一番话,熊又有哪些举动,熊为什么上当?
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
12、选考题
《汪曾祺读本》片断
杨花萝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杨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杨花萝卜" 。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檐下有一个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零吃。杨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的码着 。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给她一个铜板,她就用小刀切下三四根萝卜。萝卜极脆嫩,有甜味,富水分。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除了生嚼,杨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为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 人之初, 鼻涕拖, 油炒饭, 拌萝菠。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佐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
萝卜丝与切细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菜。
北京的拍水萝卜也不错,但宜少入白糖。
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氽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烧小萝卜,来北京前我没有吃过(我的家乡杨花萝卜没有熟吃的),很好。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那当然是不难吃的:那两天正是小萝卜最好的时候,都长足了,但还很
嫩,不糠而且我是用干贝烧的。她说台湾没有这种小水萝卜。
【1】这篇短文选自《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文章写了杨花萝卜 、 、 、 四种吃法。
【2】除了杨花萝卜,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 )等美食。
A. 鸭蛋 干丝 豆汁儿 B. 炒饭 凉皮 小笼包 C. 扁豆 腊肉 拌豆腐
【3】汪曾祺家乡的美食让他口水直流,家乡的人更使他难忘。家乡的哪些人使他难忘?为什么?(列举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赏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偕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折休恒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溯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记错的生日
①下班前,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我回她那里吃晚饭。进屋的一刹那,发现饭桌上已经摆好我爱吃的红烧鸡翅油焖大虾和松鼠桂鱼。望着颇为丰盛的几道大餐,贪吃的我惊讶地问母亲:“妈,今天是啥日子?咋做了这么多好菜?而且样样都是我最爱吃的!
②母亲看了看我,笑着对我说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啊!看你整天忙得像陀螺,定是把它忘在脑后了!”“我的生日?上个月不是刚过完吗?咱们全家还去了附近的火锅店呢!”我接过话茬,嘴里早已迫不及待地塞进一只虾仁。母亲凑到日历前翻了翻,之后不好意思地自责起来:“瞧我这烂记性!又把日期记错了,真是老啦,不中用喽!”
③我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为了掩饰尴尬,我只得埋头猛吃,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刺痛感。
④不到半年时间,在母亲身上已发生过多起类似的事情了。她不是忘记我的工作日,便是记不起我的休息日,总是不分忙闲地把我叫到家里来,或是蹭饭,或是闲聚。尤其是近俩月,母亲的健忘症变得愈发严重起来,她根本记不住随时发生的某些事情:新买的白糖和甜面酱明明放在了冰箱的抽屉里,却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热衷的电视剧明明看了多遍,到头来却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叫不出。最令人担忧的是,她出门常常走过两个以上的街口便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有几次居然是站在小区的楼下给我打电话,说是打不开自家的电子门……
⑤从前的母亲并不是这个样子,她一直是全家的“活电脑”。家里各种物品的存放之处,她闭着眼睛也能找得到;自家财物簿上的每笔收入和支出,她样样都能不差毫厘地说出;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及特殊纪念日等,她也能如数家珍般地叫得准;至于平日乡邻间的人情来往和红白喜事等,她均能得心应手地从容应对。
⑥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于悄无声息中偷走了母亲的青春,也带走了她的好记性。这期间最令我动容的是,无论岁月多么无情,滞留在光阴深处的母亲依然能时刻记得住我,及与我有关的细碎故事,许多时候虽然只记个片段,却也是一种爱的惯性,无休无止,悠远绵长。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④、⑤段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项选择)下列选项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以“记错的生日”为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C.第④段开头写母亲总是记错事情,要我回家,表现了作者的不满与懊恼。
D.第⑥段写“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母亲的忘性大。
【5】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16、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那一刻,我激动不已
要求:300字左右;字迹工整;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