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哪一家都灯火通宵(______),不许间(______)断,鞭(______)炮声日夜不绝。
(2)鲁滨逊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______),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______)的帐篷。
(3)我不仅头涔(______)涔而泪潸(______)潸了。
(4)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______)的变化,孤独而惆怅(______)的黄昏的到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2)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多年以后,我( )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 )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 )为了欣赏,( )借此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4、名言警句我知道。
1.有令即行,______________。
2.道德行为凭自律,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
4.修身治国生死无惧,________________。
5、给句子中画线部分换上一个合适的四字词语。
1.泰山风景区门前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_________)
2.玛丽终日在烟熏和火烤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_________)
3.居里夫人工作成绩效果显著。 (_________)
4.居里夫人获奖后完全跟过去一样地工作。 (_________)
5.为了科研,有的人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突然去世…… (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9、课外阅读。
汤姆吃晩饭的时候,总是瞅机会偷糖吃,波莉姨妈这时开始问他,话里充满了诡计,而且非常巧妙——因为她要设点圈套,套他说出实话来。跟其他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很自负,并且相信自己很有点子,会耍弄诡秘狡猾的手腕,把自己极易被人识破的诡计当作最高明的计策。她问:“汤姆,学校里挺热的,对吧?”
“可不是,姨妈。”
“热得厉害,对不对?”
“对,姨妈。”
“那你是不是特别想去游泳呀,汤姆?”
汤姆忽然感到有点慌张——一丝不安和疑惑掠过心头。他偷偷察看波莉姨妈的脸色,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没有啊,姨妈,呃,没怎么想去。”
老太太伸出手来,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衬衫是干的,她正准备再摸摸他的头,这时汤姆明白了她的用意,所以避开说道:“不过我和一些人倒是在抽水机旁往头上浇水降暑来着,你瞧,我的头现在还是湿的呢。”
波莉姨妈不免为自己落后一步深感懊恼。随后,她灵机一动,想出了检验汤姆的新方法。她说:“汤姆,你往头上浇水,用不着拆掉你衬衫领子上缝的线,是吧?你解开上衣纽扣让我瞧瞧!”
汤姆悠然自得地解开上衣,那领子还是缝得好好的!“真是怪事儿。算了吧。我看你旷课去游泳了。我觉得你就像俗话里所说的烧焦毛的猫一样——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坏。不过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可是,希德这时却开口说道:“我记得姨妈给他缝领子的时候,用的是白线,可是现在却是黑的。”
“对呀,我确实是用白线缝的呀!汤姆……”
汤姆已经一溜烟跑到了门口,他回过头说:“希德,我看你是欠揍!”
【1】上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为了套出汤姆的实话,波莉姨妈设计了以下几个圈套,把它们补充完整。
①问汤姆学校里是不是挺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摸摸汤姆的衬衫是不是干的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悠然自得”写出了汤姆( )的心理。
A.紧张害怕 B.自信得意 C.幸灾乐祸 D.迫不及待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从文中可知汤姆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5】你喜欢书中的波莉姨妈吗?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_____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_____,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____在手中,“味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湖水从我心上____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伢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好像没听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ruǐ)。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pā)!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
A. 停 摆 提 冲 B. 漂 撑 拿 浸 C. 泊 点 擎 漫 D. 拴 指 放 流
【2】文章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________ 。
【4】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有神态描写,如:________ ;有动作描写,如:________;有语言描写,如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
②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④我将她仔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她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她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她们埋起来。我把她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三段,下列划分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2】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指_______;敌人指_______;执意是_______;精疲力尽是_______。( )
A.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B.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被冻死了。
C.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雪山;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3】这篇短文主要( )
A.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B.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C.赞扬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12、课前预测
第十一位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③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④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于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儿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⑤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 … 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归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⑩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本文有改动)
【1】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④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象,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体。(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通知,完成练习。
通知 亲爱的家长: 我校将于本周五在各班教室召开家长会,请安排好您的工作和生活,准时参加。 教导处 2021年5月20日 |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这则通知是学校教导处发出的。( )
(2)通知的事情是参加家长会,通知的对象是家长和全体老师。( )
【2】你觉得读了这则通知,家长能准时到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 B.出差 C.相差 D.差别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那天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仿写句子)
【2】天气太热了,小狗只好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改为双重否定句)
【3】小草长出来了,原野上到处一片碧绿。(改为比喻句)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9、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翔,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大脑能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人能在火星上生活,如果你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会发生些什么?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的想象记录下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