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银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 )                    ( )七八( )                 ( )( )非福

    ( )( )                不可( )( )           永无( )( )

    (1)表示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课时,我没注意听讲,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蒙了,真是:“_______________。”(填谚语或歇后语)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家门外花pǔ( )里可热闹了!鲜花在吐ruǐ( ),蚂yǐ( )忙着搬家,qiū yǐn( )正在给花木松土,xī shuài( )在草丛中弹琴吟唱,我hēng( )着歌在里面捉虫除草,xuē( )子都弄zāng( )了。

  • 4、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危楼高百尺,_______________。(李白《夜宿山寺》)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忧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 7、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对诗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 "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 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 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2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 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 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 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 8、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l3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他的画比较早地反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水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他用四年工夫画了一幅油画《轧钢工人》,轰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但画得很草率。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一经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说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着试试”青年画家不明白,问:“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先生。”门采尔庄重严肃地说:“对呀!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_______________!”

        青年画家苦笑着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门采尔严肃起来:“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青年画家回家后,着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1请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2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现青年画家请教门采尔前后两种不同态度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一一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想门采尔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么,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4门采尔要青年画家倒过来。这里指的是把________________倒过来。

    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一句名言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孩子和书(13分)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3分)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1分)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3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2分)

       

    (5)联系全文,第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2分)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  (2分)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十年只做一件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罗念生所取得的成绩,和他执着谦恭的品质密不可分。

    1933年,罗念生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以及古希腊戏剧等四门课程,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当时,罗念生的生活条件极为困苦,为了省钱买书,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甚至只吃一顿饭。有一天,在一堂欧洲文学史的课上,教授詹姆先生提及了一种冷门文学古希腊文学,并对此评价极高。这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翻译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文作品《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当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留学生竟然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时,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罗念生也不负众望,这部作品最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

    罗念生从希腊返回祖国后,立志要在古希腊文学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抗战期间,在四川乡间昏暗的油灯下,在随时有飞机轰炸、到处躲警报、生活没有保障的日子里,有时连一张必需的书桌都没有,罗念生却从没有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希腊漫话》《美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伊妇女》等翻译作品。

    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困难重重,不仅内容深奥,而且典故繁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罗念生,他为此竟然默默地坚持了60年。

    让人惊叹的是,在去世前,罗念生心里想的是翻译《荷马史诗》的事情。照理说,这部史诗罗念生早该翻译完了,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没有资格翻译,因此一直等了几十年时间,待到晚年才开始翻译。遗憾的是,命运却不再给老人更多的时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激发—________

    放弃—________               困难—________

    2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在________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3在希腊求学时,________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翻译《________》,这部作品最终由________顺利出版。

    4罗念生在古希腊文学的研究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罗念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男孩形象。

    【2】在八儿的猜想中,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可能会怎样?用“○”在选文中圈出相关短语。

    【3】“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八儿年龄小,个子矮,所以看不到锅里的情景。

    B.透过八儿让妈妈抱他看粥的情景,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迫不及待的心情。

    C.锅中的一切指的是栗子、饭豆、花生仁、大枣等事物,并不包括糖。

  • 13、阅读理解。

    风筝

    在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个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张牙舞爪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嘟哪,得嘟嘟!"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zhēng mào  yán   shù  qín   wēi wǔ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

    霸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4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______ ( )

    5缩句。

    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风筝中,最棒的要数______,最土的是______,最美的是______ ""的理想是什么?所以""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腊八粥

    冰心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和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上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会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③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我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④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里,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⑤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第三代的孩子,围在桌子旁边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⑦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本文记述了三次煮腊八粥的情形,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腊八粥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

    【3】从前三段中可以看出,“我”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女子。

    【4】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

    【5】结尾一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乐园。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多少难以忘怀的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话想要诉说。请你选择一件或两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可用再见了,老师为题。

    要求:1.内容具体,有条理。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3.不少于5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