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追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关于《从军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村远处的雪山,孤城成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成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成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成边将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成守的悲凉。

    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磅礴、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B.叔叔生得膀大腰圆,胳膊如檩腿如柱,走起路来踩得地板都吱吱响。

    C.小偷自以为配合得天衣无缝,没想到几天就被抓了。

    D.听了老师的批评,小江精神抖擞,很是惭愧。

  • 3、把下列中不属于四大名著选出来( )。

    A. 《史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游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文学常识填空。

    (1) )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 )、(   )等等。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 5、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相应的词语。

    (1) 遇到困难,一点也不放弃。( 

    (2)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3) 指想法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

    (4)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根据阅读积累,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三国演义》

    诸葛亮

     

     

    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

    《红楼梦》

     

    黛玉葬花

     

    孙悟空

     

     

     

    2探求故事的脉络,能帮助我们理解故事。《草船借箭》中,周瑜以________为借口,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实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阳冈》是按照喝酒、上冈、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_____的作品。诗中以动写静,用鸟鸣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原文填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

  •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精会神   不言而(    奋不(  )身   精妙绝( 

      )尽全力   万马奔(    千(  )一发   无影无(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下,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概括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1)留在杯子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近——__________   呼喊——__________

    真假——__________   仍然——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下列句子体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打“√”,不能体现的打“×”

    A.算好了天气,文段中多次提到的大雾在他的预料中;这些船如此“顺风顺水”也是在诸葛亮意料之中的。__________

    B.了解曹操的多疑性格,确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__________

    C.算好了受箭方式,先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后是“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两边受箭。__________

    4填空。

    (1)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如果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只为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父女的表现

    ______

    皱眉不适

    一番对话

    “我”的心情

    疑惑

    ______

    ______

     

     

     

    2“成全善良”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姑娘______这个行为,另一方面指的是老人______这个行为。文章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手有余香。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雀儿

        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

        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

        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

        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可怜________     抚摸________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3】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A.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xuǎn  B.xiǎn

    印(

    A.zhuǎ  B.zhǎo

    A.yīn B.yìn

    2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①有一个巨商,为了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玉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玉器小心地藏进了伞柄内,然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他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巨商不露声色地仔细观察,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不是专业盗贼,估计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在附近。

    ②巨商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但是巨商在修伞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的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就会重新买新的雨伞。巨商于是又改行“旧伞换新伞”,并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③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萦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地给那人一把新的雨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家当,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镇静出智慧。巨商的无言等待,是一种镇静之后的智慧。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巨商能够沉着应对,从而化险为夷。

    ⑤对人生而言,学会镇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你懂得,一旦出现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镇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1】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顺手牵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商的“雨伞”失而复得,这是他智慧的表现。你认为巨商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说明你的理由。(至少说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以巨商的处事方式说明了“____________”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巨商的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5】短文最后两段话明确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段话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15、阅读以下材料,按文后要求答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穿他的老底,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什么也没有,难道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怪,怪,怪!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快乐呢!

    【1】和《刷子李》一样,文章题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做人物名片。

    快手刘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            特长:___________________

    随身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绰号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写了“我”看快手刘表演戏法的一次亲身经历,请写出“我”在观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读文章结尾画“    ”的句子,“百看不厌”写出了_____________,“消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从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é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e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犹)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等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儿,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当它听到点儿老鼠的响动时,它又是那么尽职,闭息(疑  凝)视,一等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奇怪(   无论(   确实(   决心(

    (3) 短文围绕哪句展开来描述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4)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描写猫古怪的?(2分)

     

     

  • 17、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  )(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  )了黄色(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课文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 挺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摇呼,有说不完的(乐趣 情趣)。

    ②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 安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 前进),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段括号里正确的词语上打“√”。

    【2】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__

    【3】从小艇灵活穿梭、建筑物飞快地后退中,我体会到______态描写的所表现出来的独有韵味。

    【4】缩写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______”把第②段的中心句画出来。

    【6】请用“﹏﹏”画出从侧面村托“行船的速度极快”的句子。

    【7】用几句话,写一写月夜下某处景物的静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大擂台

    请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为你的好朋友写一个小片段,突出人物的特点,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如:教室里大扫除的他;体育课上打球的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