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弓弩手 努力 驽马 怒骂 B.擂鼓 打擂 擂台 自吹自擂
C.既然 即使 立即 即刻 D.调动 强调 腔调 调兵遣将
2、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草满池塘水满陂( )
A.池塘
B.山坡
C.池岸
【2】短笛无腔信口吹( )
A.曲调
B.说话的腔调
C.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
【3】也傍桑阴学种瓜( )
A.靠近
B.傍晚
3、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造诣 B.意思 C.蚂蚁 D.议论
4、看拼音,写词语。
(1)一座huānɡ wú(______)了的花园里,只有杂草与刺人的jīnɡ jí(______)生长着。一只笨拙的不知名的小虫在慢慢爬行。显示出一片qī liánɡ(______)的景象。 (2)他沏了一杯kā fēi(______),瞪大双眼,看着那些chǒu lòu(______)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zhà lɑn(______),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ní sù(______)的一样。
5、给下列词语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______的生活 ______的军礼 ______的威尼斯 ______的金字塔
______的原野 ______的武松 ______的诸葛亮 ______的孙悟空
6、巧填同音字。
【liánɡ】 高_______ _______食 ________国
【cānɡ】 ________库 船_______ ________白
7、(题文)下列人物是你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的?
军需处长——《__________》
彭德怀——《__________》
郑和——《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4.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5.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6.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8.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
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雀儿
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
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
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
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可怜________ 抚摸________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3】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
A.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賽结来了。总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选段是根据_________代_________的《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
【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_________)
(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_________)
【3】“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这句话中的“办法”是什么呢?请连线并填空。
场次 | 田忌的马 | 齐威王的马 | 比赛结果 |
第二次比赛 | 上等马 | 上等马 |
|
中等马 | 中等马 |
| |
下等马 | 下等马 |
|
【4】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短文内容选出下面带点的字的解释。(____)
① 会意:A.理解,懂得 B.表示有可能实现 C.多数人集合
② 后生可畏:A.害怕,恐惧 B.佩服,敬佩
【2】根据下列句子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很容易查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____)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____)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当哑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短文中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西游记(片段)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撇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雷富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二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嘿!”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吴承恩《西游记》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你是怎样猜到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3】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__定心猿。
【4】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汉字的魅力
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ɡ”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一无二——(____________) 无可替代——(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_________)
②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_________)
③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_________)
④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_________)
【4】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到一个“明”字,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请你找一个汉字试着用这种方法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16、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全文以“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
【4】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整本书阅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孟,掣铁棒当头就打。长老用手扯住道:“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道他毒手!”长老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
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长老战战兢兢,口中念道:“这猴果然无机!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长老才有几分信了。怎禁那呆子气不忿,道:“这是师哥的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使不念咒哩。”
三藏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一回是章回体小说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这一回的标题是_________,读了回目标题,我能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话中有四个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再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写他的特点。
(1)行者:______________ (2)长老:___________
(3)女菩萨:________ (4)呆子:______________
(5)我选的人物是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独自战斗,独自通关
①放学路上,我边走边四下逡(qūn)巡,想找个“称手”的武器——昨天捡的那根树枝太细太脆,第一回合搏斗刚开始,它就断了,害得我负伤落败,哭着回家。
②我慢吞吞地走着,尽可能拖延着回家的进程。在大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树枝,可是掂量比画了好一阵,还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走进楼道。
③我的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它是我家楼下邻居胡姥姥养的宠物。
④胡姥姥对它爱若珍宝,把它养在楼道里,从来不加约束。楼道里养鸡显然不合适,但那时机关大院邻里关系比较和谐,也没人管。
⑤我们管公鸡叫公鸡,胡姥姥管公鸡叫鸡公;我们当地人喂鸡是这样吆喝的:“咕……咕咕咕咕!”胡姥姥是这样吆喝的:“局……局局局局!”每次看到她喂鸡,我都一面学她,一面扮鬼脸。
⑥鸡也没白吃胡姥姥的,一长大就开始报恩护主,凡是路过胡家的小孩,都遭到此鸡的无差别对待——被啄得哭爹喊娘。
⑦但是这只鸡就住在我的必经之路上,不可能绕过它,因此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成了斗鸡之旅,一开始我还不太把这畜生放在眼里,短兵相接了不到三次,双方战斗力之间的差距就已像基因差距那么大了。
⑧话说那天中午,我刚踏上二楼,就看见这厮阴森森地蹲在那里。我的肾上腺素嗖一声升到脑门,一面用树枝指着鸡,一面慢慢向楼上移动。鸡一看我竟敢用武器指它,肾上腺素嗖一声就飙上鸡冠,毛一抖,翅膀一奓,跳起来就狠狠啄了我一下。
⑨我急忙挥起树枝还击,它灵巧地避开了,眼中放射出凶残、邪恶而又疯狂的光芒,扇着翅膀抢上前来,不要命似的向我发起猛攻。失了先机的我余勇尽泄,无心恋战,一边盲目地乱挥树枝,一边号哭着往楼上奔窜。鸡跟在后面猛追穷寇,照着我的屁股一通狠啄,一直把我追到家门口,看到我妈出来,才不慌不忙地下楼去了。
⑩它最招我恨的就是这点:欺软怕硬,但凡有个成年人在我身边,它要么昂头踱步,要么低头吃米,一脸世界和平大使的表情。
⑪作为一个堂堂人族,被一只鸡欺负成这样,听起来似乎挺丢人的,但我心安理得,因为这鸡真不是一般的鸡。我姐比我大许多,当年也被这恶棍啄得屁滚尿流。现如今,回想起往事,她说:“当年的我饶是短跑冠军,还是被这只大白鸡啄。其实要说有多痛也不至于——它只是只鸡嘛!怎么咬都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关键是那种白色恐怖!”姐姐推心置腹地说:“它那种邪恶的攻击欲念足以摧毁你的信念,让你忘了自己远比它强大的事实!”我把手用力按在这世上唯一知音的手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战斗力也渐渐提升。一开始,屡战屡败不说,鸡那残暴的目光还常常出现在梦中,害得我屡屡惊醒;后来,我偶然也能逼退它,成功跨过天险,每日的搏击已是家常便饭,胜负都已被我看淡——是的,这只神奇的大公鸡一直活了很多年,我这辈子再没见过这么长寿的鸡。
⑬再后来,胡姥姥去世了,她的家人随后宰掉了鸡。全院小孩奔走相告,孽(niè)畜已除,世道安稳,岁月静好,大家终于得以重享太平。
⑭在这个江湖上,每个小孩都只能独自战斗,独自通关,独自升级。大人们都忙,大部分时候都顾不上管我们,任凭我们独自闯荡。
——作者:蔚蓝 选自《意林》2018年14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爱若珍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⑪段中,“用力按”、“重重地”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姐姐有同样的经历而感到高兴,侧面体现了这只公鸡令人畏惧。
B.文章开头描写“我”寻找武器,设置了悬念,再引入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强烈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被一只鸡欺负得心安理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人。
D.本文以公鸡为线索,记叙了我童年时和公鸡“斗争”的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幽默,寓意深刻。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指“我”和公鸡双方面对面的搏斗。
B.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公鸡的战斗力不相上下。
C.这句话写出“我”一开始过于轻敌,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D.这句话为下文“我”的惨败做铺垫。
【4】这只公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文中第⑨自然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从“我”和公鸡两个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3、阅读加油站
1. 艾迪为德诺做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在去奥尔良途中,艾迪遇到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艾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3. 找出与末尾句相照应的句子,并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