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 施耐庵 周瑜
B.《三国演义》 罗贯中 鲁肃
C.《红楼梦》 吴承恩 贾宝玉
D.《西游记》 曹雪芹 唐僧
2、“其人弗能应也”中加点字的意思是( )
A.应该 B.照应 C.回答
3、朗读“夏天过去,秋天来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一去不复返了。”句子要( )
A.低缓 流露淡淡的忧伤
B.轻快 表达轻轻的喜悦
C.急促 表现浓浓的失落
4、写出以下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耘田:____________
绩麻: ____________
各当家: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并任选几个词语写一段话。(16分)
目( )口( ) ( )( )彬彬
( )摇大( ) ( )背( )腰
( )蹦( )跳 ( )( )奕奕
巧舌( )( ) ( )( )心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________)
2.武松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______)
3.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_______)
7、积累运用。
一首首诗歌穿越历史长河流淌至今,传递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从___代诗人王昌龄“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之情;从宋代诗人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之情;从宋代诗人范成大“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之情。
8、课文回顾。(14分)
(1)到小径中去走走吧,___________________:赤着脚,__________,踏着新泥,__________。读了这篇课文,我 。
(2)《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你也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再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李白被人们称作“ ”,是 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看了庐山瀑布后,他曾写留下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突出表现了庐山 。苏轼是唐宋八大大家之一,他在《题西林壁》中写下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这句话是 , 。它给你的启发是 。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科学家能根据 推测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笔下的《 》一文,知道它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还一起认识了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 。
(4) 还紧紧沾沾着的我的裙子 不弃也不离这句话使你感受到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笨笨童年
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我七岁才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思索良久,才吞吞吐吐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
有一天,我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把碎片扫在客厅中央,搬张小凳老老实实地坐着等。母亲回来之后,生气地责问,我委屈地说:“老师说要做诚实的孩子,但没有说,诚实了会挨骂……”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上了三年级,也许由于智商有限,成绩一直不大理想。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讪而笑,一边借机脱身。
于是我想采些花做个漂亮的花环,让父母惊喜一下。结果却从二楼摔了下去,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半个月以内,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
出院以后,由于我尚未完全康复,必须由父亲背着去上学。我趴在父亲背上,不喜欢的学校变得亲切又美丽。
那学年结束时,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我把成绩单递给父亲。父亲展开成绩单一看,眼睛睁大了,双手更微微颤抖,连声喊母亲出来。母亲接过成绩单,那一瞬间她眼里的闪亮泪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________ 清楚——________ 颤动——________
【2】文章开篇说“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来表现自己的“笨”。
【3】“我”原来是个让父母蒙羞的孩子,可是后来却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________。
【4】你有让父母骄傲的事吗?用简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据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 )被别人打败,( )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做英雄,我们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但和那些威名显赫的英雄一样,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有强烈的愿望,那就是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蓝盈盈的波浪。
瀑布寻找深潭作为对手,它在纵身飞跃的刹那,才创造出银瓶乍裂、金迸玉溅式的美丽和壮观。
钻机寻找岩石作为对手,才在寂寞、枯燥的工作中谱出流热溢火的壮歌,才能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闪耀出自己的辉煌。
给自己找个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__________________。
……
给自己找个对手,并不是盲目地寻找“挑战者”。在这儿必须弄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给自己寻找“对手”,而不是寻找“敌手”。我们并不想逞一时之能而四面树敌,八方威风。我们也绝不想把对手打倒在地,然后气喘吁吁地决出胜负、分出高低。
给自己找个对手,说白了就是自己强壮自己、自己锤炼自己。让那颗历经风霜的心在跌宕(dàng)起伏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地迎接机遇与挑战,并且把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为自己不断成长的营养。
给自己找个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在检验自己的那根名叫命运的弹簧,到底能够承受住多少来自生活的重量?
【1】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第一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凡夫俗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跌宕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让你选择,你将把什么当成你的“对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______________的学徒生活。
【2】文中画线句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凡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向爷爷诉说了自己受到的虐待,请在文中用“/”划分开来。
【4】“写信封”是《凡卡》一文中的一处_________描写,虽然用字不多,但它采用暗示的表达手法,说明这是一封_________的信,由此更让人体会到_________。
【5】凡卡的“希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希望”真的“甜蜜”吗?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1、拥挤---( ) 窄---( ) 倒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用一个成语替代。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表现什么?
5、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13、读下面一段课文,做后面的题目。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 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请你依次写出描写老板和老板娘毒打、残害凡卡的四个动词(“打”字除外)。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2】这一段课文,凡卡诉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的悲惨,我们读后内心无比_______。
【3】先用“”把这段课文分两层,再选择分层依据(在括号里打“√”)。
①按总分关系分( )②按并列关系分( )③按因果关系分( )
【4】朗读下面这句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
⑴亲切的语气( )⑵不满的语气( )
⑶哀求的语气( )⑷愤怒的语气( )
【5】朗读下面的这句话时,哪两个词要重读?请在下面标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画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吧!
15、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庠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文中的“搞特殊”指________。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
【2】毛主席非常希望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因为_____________,但最后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忠骨”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把遗骨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须再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6、自信的柱子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认为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的完美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后来,在种种压力下,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那就是,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是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的。
时光如梭,300年过去了。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上天花板的柱子仍是那一根,直到前两年,市政府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来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1)按下面的意思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明。
①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市政府大厅的方案,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只得增加了四根作为摆设的柱子。
②300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
③设计师名叫克里斯托·莱伊恩,在仅存的一点资料里记录着他的话,一根柱子不是奇迹,而是他对自信心的坚持。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做事时照顾到两方面,使双方都得到好处。( )
②文中形容很少很少。( )
③抄写文章结尾处的红色句子,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17、课内阅读。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似乎 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 简直)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读一读下面的句A和句B,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写下来。
A.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B.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阳下的金字塔,“_______”成了主色调。
【4】结合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着打糕,_______着炮火,_______过硝烟,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是您_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_着打糕,________着炮火,________过硝烟,_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雪中送炭”一词中,“雪”在选文中指的是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喻义是________。
(3)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阅读课文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练习。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颤动﹣﹣_____
恬静﹣﹣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阿炳原名 ,民间 。他创作的 是一首享誉国剧乐坛的二胡曲。这首乐曲表现了阿炳 。
【3】“坎坷的经历”指的是什么?想一想,阿炳历经了哪些坎坷的经历,请写下来。
_____
【4】用“﹣﹣”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
【5】阿炳之所以能从琴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
【6】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你喜欢他的哪一首歌曲或乐曲?
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照样子,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园里边绿油油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把”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3、习作•表达
(1)题目:《我不再________了》
(2)要求:先选一个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在横线上填入“任性、妒忌、自卑、孤独、懒惰、马虎、轻信”等),再按题写作。注意按一定的叙述,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在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