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进了蒙(ménɡ měnɡ)古包,好(hào hǎo)客的主人端进来手抓羊肉。干(ɡān ɡàn)部向我们敬酒,鄂(é è)温克姑娘(niɑnɡ nánɡ)们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hánɡ xínɡ)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shì sì)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2、与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的神态 ( )的封锁
( )的病情 ( )的考验
A. 严密 严峻 严重 严肃 B. 严肃 严密 严峻 严重
C. 严肃 严密 严重 严峻 D. 严峻 严重 严密 严肃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huái) B.迸(bèng)裂 C.家眷(quàn) D.监生(jiàn)
4、诗中风景如画,我们可以从古诗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王昌龄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陆游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黄河、华山的雄伟气势;王之涣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从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景色;李白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长江的浩瀚。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将这些随意滥改的成语恢复其本来面貌
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__________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__________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__________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__________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广告__________
2.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那个人送给县官的果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中,有几个错别字,请把它们圈出并依次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他这个人尊守纪律,学习克苦,锻练积极,门门攻课成绩优秀,在加上平时皮气又很好,所以在同学中间很有人源。既便偶反小错,大家也都能够原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马》)
(5)明月出天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关山月》)
7、认真读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火焰 ( )的沙滩 ( )的海风
8、照样子写词语。(6分)
⑴家家户户
⑵彬彬有礼
⑶含情脉脉
9、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动,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1】我要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读出武松打虎的气势。
【2】读上面的句子,我发现,武松打虎的动作特别凝练传神,武松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我要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还有很多语句能体现武松的特点,我要找出来,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4】阅读课后资料袋,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经历,我对武松有了深入的认识:________
10、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做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 )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 ) 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你觉得他们放风筝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11、阅读理解。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 ,而且( ) ,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 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dǎo dào) 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按原文填空。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本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
① ;
② ;③ 。
13、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描写的是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预测准确。
【2】根据文段内容,填写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1)“诸葛亮笑着说”,这是诸葛亮自信的笑,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填成语)
(2)“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这正是____________。(填俗语)
【3】分析句子,写出诸葛亮的用意。
(1)“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既便于_______________,又可_____________。
【4】曹操知道上当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名著,做阅读。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皆尽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匠;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髦,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杳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自飞马远望之。果见孔明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数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孔明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退也。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成四部分,将段落序号和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班文官”,联系上下文,抓住“一班”这个词,哪一个理解得比较正确( )
A.穿着斑纹官服的文官
B.普通文官
C.大多数文官
D.少量的文官
【3】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情境,推断“抚草而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司马懿的特点,与本单元课文中哪个人物最相似。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三次写孔明的“笑”,分析人物内心,选择合适的答案。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____________
(2)孔明魏军远去,抚掌而笑。__________
(3)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__________
A.计策成功,保全兵士而笑
B.对方中计,因而发笑
C.内心不安,做出笑颜,透敌上当
D.对方上当而得意地笑
【6】本文最能代表孔明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用哪个词形容诸葛孔明不合适。( )
A.机关算尽
B.运筹帷幌
C.料事如神
D.知己知彼
【8】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衬托“空城计”的高明。
B.烘托渲染紧张的气氛。
C.推进故事的发展,引出“空城计”。
D.为了迷惑司马大军。
15、阅读材料,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招募公告
2018年,中国科技馆继续开展暑期“小小志愿者”活动,现面向社会招募小小志愿者。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将成为中国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参加日常的志愿服务工作。
招收条件:(1)年龄8至11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报名时间:2018年6月25日至7月10日
报名方式:登录中国科技馆官网,进入“小小志愿者报名系统”(6月25日启用)进行网络报名;不接受电话及上门报名方式。
咨询时间:周二至周五(9:30~11:30,14:00~16:00)。
面试时间:2018年7月12日~13日(9:00~12:00)。
序号 | 观点 |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判断依据 |
1 | 2008年出生的王明具有奉献精神,并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他认为自己有资格申请“小小志愿者”。 |
|
|
2 | 2018年7月12日15:00,刘宁和妈妈去参加面试。 |
|
|
3 | 9岁的李华沟通能力很强,特别想参加此项活动,于是,他于2018年7月2日打电话进行报名。 |
|
|
16、阅读理解。
丰碑
李本深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有改动)
【1】“丰碑”原来的含义是_______,用“丰碑”为题是因为“丰碑”象征了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和(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环境描写
D.侧面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发愣——( )——愤怒——震惊(发怔)——( )——( )
【5】为什么军长后来“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军长作了简要汇报。
C.军长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
D.这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军长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军长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17、课内阅读。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引文中“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______。
(2)爸爸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 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 ,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愧——________ 驱逐——________ 幸亏——________
【3】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我也能仿照这种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
【4】这段文字选自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 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中多处描写了毛主席的神态,请摘录关键词语,并体会他的内心,回答问题。
眷恋→(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图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抉择。作为父亲,毛泽东想见儿子,因为____________;作为主席,毛泽东不能见儿子,因为____________。最后,他选择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忠骨”指忠臣的遗骸,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3】“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3、题目: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如可以填电视栏目、一本书、一个人、一个景点、一种动物或植物等。2.突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感情真挚,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