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3分)
A 时间 B 时候 C 时刻 D 时期 E 时代
(1)解放战争( ),我爷爷是个战斗英雄。
(2)在那万分危急的( ),黄继光奋不顾身地冲上去。
(3)在我的读三年级的( )我就立志长大做一个人民教师。
2、[说明方法]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B.胡夫金字塔的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列数字)
C.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打比方)
D.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举例子)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着我们的成果,我们自是喜不自胜。
B.那些大臣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拱伏无违。
C.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地“借”来了东风。
D.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踉踉跄跄。
4、填空
读《稚子弄冰》中的“稚子金盆____,____当银钲”,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时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收蓟北,____满衣裳”,我体会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5、区分同音字。
jùn ______马 ______俏 ______工 险______
huī 发______ ______煌 朝______
yá 学海无______ 悬______ ______学语
6、用“立”组词并填空。
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一棵老松树(________)在校门口。
(2)这些金字塔(________)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3)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巍然(________),傲对碧空。
(4)全体师生在操场上(________),准备进行升旗仪式。
7、按要求补充诗、句。
(1)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离别后的苍茫景象:____,____写出了诗人心中的不舍。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船夫驾驶小艇的_____________以及小艇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风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也是他的作品。
(2)《与象共舞》介绍了象是_________ (国家)的国宝,作者饶有兴致地讲述了___________,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3)《彩色的非洲》中,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非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展现了非洲的自然文化和异域文化。
9、读读小明同学的习作,按要求完成任务。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馋猫,爸爸妈妈总是取笑我,我才不管这么多,见到好吃的就恨不得马上行动,谁叫我出生在了有无数美食的天府之国——成都。火锅、夫妻肺片、小吃……都是我的爱,最难忘的还是那次大战“肥牛肉”。
那是个晴郎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吃韩国烤肉,一路上我那个心情好得 ,好不容易来到了餐厅,我们选好了座位,等韩国小姐上完菜迫不及待我就地把火打开,准备大吃一顿了!
油开始在锅里吱吱作响,慢慢绣人的香味散发出来……我的口水啊一个劲儿地狂飙,短时间里,鸡翅、鲜虾、活鱼……都统统地进了我的肚子。最后,我和一块肥牛肉干了起来。原因是我只想吃这块肉上的瘦的部分,不想吃肥的部分。于是我先用第一招——铁齿铜牙。我用我的牙齿咬住瘦肉,筷子夹住肥肉,使劲地往外拉扯,那块肉弹了弹,很快形成原样。于是,我只能使用第二招——铁筷子招。这块肉我把平放在盘子里,一只筷子插住瘦肉,另一只筷子插住瘦肉,使劲拉,这块肉居然还连在一起,像一块橡皮筋。妈妈看到我这样,早已笑得前俯后仰,我才不管这么多呢,我一定要吃到肚子里。可怎么办呢?想了半天,还是只有靠我的牙齿,使出我的决招——死缠烂打。于是,我再次用牙咬住瘦肉,使劲在嘴里嚼,最后手都用上了,终于我吃到了一点点瘦肉,那味道真啊!正当我吮吸着手指,尝试那美味时,妈妈用手机在一次记下了我的小馋样。
【1】请给这篇习作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2】修改这篇习作中的错别字或病句。(至少3处)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意思,将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心情、动作、神态)补充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第五单元习作主题“形形色色的人”,请你给这篇习作写写评语。
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10、剃头周的平庸人生
剃头周的门面虽小且破,但很整洁,碎发是随手清扫的。笨重的黑皮转椅,角落里绽开细缝,露出细密的衬布甚至微黄的海绵来,但踩着脚踏板调整高度时,照样灵活得很。三五把闪亮的小剪子,尖尾巴的细齿梳子,几瓶印着明星头像的发胶,一盒儿童痱子粉,方块的海绵,摆在镜子前窄窄的台面上,像一排待画的静物,在明亮的光线里,闪烁着细碎的金光,暖调子,慢慢地流淌。
剃头周没有一般手艺人的愁苦气。首先他不瘦,圆鼓鼓的脸蛋洋溢着很有营养的光泽,壮实的身材,微腆的肚子,头发也梳得整齐。他还善谈,对客人的每句话都报以认真的倾听和体贴的应和。
谈笑归谈笑,他剃起头来一丝不苟,哪怕椅子上已坐了一排人, 必须不时点着各人名号,安抚大家。到这里来剃头的,以男人和小孩居多,墙角并没有一般美发店必备的宇航员头盔式的烫发设备——讲究的女人不来这里,小孩愿意来,是因为剃头周会制造出动画片里人物的声调,有效抵消了电推子在其后颈上行驶的惊恐。虽说男人们的发型大同小异,但不能因此质疑剃头周的手艺,像我弟,一个时髦青年,凡事注重品质,也时常光顾他的小店。
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喜欢哼哼唧唧地抱怨,有的人天生精气神十足,剃头周便是后一类人。他从早站到晚,嘴也不闲着,累是肯定的,但从来没听他叹过一声苦。
【1】第一自然段中的“暖调子”是指剃头周的店面让人感觉( )
A.有暖气
B.温馨
C.光线亮
【2】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描写简陋的工作条件,呈现画一样的美感。
B.交代人物生活环境,让读者眼前呈现画面。
C.简陋但整洁的环境,衬托出主人公的性格。
D.告知读者,剃头周的小店破旧但理发便宜。
【3】剃头周的手艺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 )一词最能概括剃头周的人生态度。
A.知足常乐
B.无可奈何
C.乐观向上
D.甘于平淡
1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画“ ”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一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看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晚,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赏析下列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
【3】月下春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数鳄鱼
有一天,一只鹿睡着了。河水突然泛滥起来。鹿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全被淹没了,自己被困在一个很小的孤岛上。
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
“你休想骗我!”老鳄鱼哪里肯信,仍一步步逼近岸边,“我要吃掉你!”
“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回头把自己的弟兄、儿子、孙子和曾孙们全都招呼来了。
“噢,”鹿笑了起来,“这里的鳄鱼果真不少!不过,真的有一千条吗?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
“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儿!我们都饿坏了!”
“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
鳄鱼们照办了。它们一条接一条地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从小岛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一、二、三、四……”鹿一边沿着鳄鱼的脊背跳跃,一边数着。当最后跳到河对岸时,它回头对鳄鱼们说:“我原本以为河里只有一条愚蠢的鳄鱼,现在看来,愚蠢的鳄鱼整整有一千条呢!”
说完,鹿高高兴兴地跳跃着跑进了树林。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
心安理得:____________
【2】读读短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1)鹿说自己有毒—→( )—→( )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3】鹿脱险的办法好在哪儿?从中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____________
15、仔细读短文,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
五官争功
晚上,脑袋准备填写全国笑星申报表。
“脑袋,我可告诉你,你只要当上头号笑星,就应该给我记头功。我有一天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忽然,鼻子大声嚷起来。
眼晴一听,也跟着嚷起来:“脑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体现出来。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
“我耳朵就可有可无吗?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耳朵越说越伤心。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即使真正有功的、也不争功。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说你吐字清楚,说你嘴皮子利索……”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
【1】眼睛的功能是________,耳朵的功能是___________。
【2】“即使真正有功的,也不争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
【3】从五官为自己争功的行为中,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这种人:__________
【4】如果你是脑袋,面对五官的争功,你会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用“_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明亮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起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对“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矛盾的心理
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积极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是顽强的
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想活着
【5】文中“明亮的灯光”是指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张家界之绝
张家界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如“金鞭岩”,气势雄伟,金光闪烁,是一座三面陡峭,高达 300 多米的巨大石峰。“夫妻岩”似一对恋人,身姿倩影,
宛如画图。还有像人的,像动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将军岩”“雾海金龟”“天桥”“九重仙阁”等。
张家界不仅岩峰见奇,更有那稀有珍贵的树木,覆盖在奇峰怪石之上,把山峰岩石打扮得愈显风姿绰约。松,有的单棵挺立于峰峦之上,有的从刀削般的岩壁凌空跃出,也有的扎根于石峰或断崖的缝隙之中。有的林木竟成片地生长在奇峰异石之巅,任雨淋雪压,风刀霜剑,仍然直耸云天,别具风韵。
张家界的山令人拍案叫绝,张家界的水则令人心旷神怡。山与水相互交映,描绘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幽雅图画。景区有“水八百”之说,确切地说,较大的溪流有 48 条。向东流的金鞭溪和索溪贯穿景区,并汇有琵琶溪、花溪、龙尾溪等溪流。这些溪流的源头散布着众多的流泉飞瀑,如万迭瀑、六月飘雪等,而一些坡降大的地段又形成急流溪涧,如百瀑溪、麻溪等。这些溪流纯净碧透, 令人看之心喜,触之心畅,尝之心甜。盛夏之时,徘徊溪边,更是流连忘返。
山的幽雅,树的幽雅,水的幽雅,构成了这神秘的“人间仙境”。
【1】读画线的句子,根据景点名称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_____)。
A 将军岩 B 雾海金龟 C 天桥 D 九重仙阁
像动物的景点是(_____) 像人的景点是(_____) 像建筑物的景点是(___)
【2】这篇短文主要展示了张家界的(动态美 静态美)(选择,画 “√”)。
【3】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5】短文中张家界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喜爱的
要求: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或动物园里观察到的小动物都可以描写。注意抓住其外形、脾气等特点来写,还可以对其进食、嬉戏、休息时的特点进行描写,并且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