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涟(yí)    街(guàng)

    B.动(méng)  倭瓜(wěi)

    C.身(zàng)  点(zhuì)

    D.性(bǐng)  公(qīng)

  • 2、《飞夺泸定桥》着重写( )。

    A. 红军抢时间、攻天险; B. 泸定桥险要; C. 桥头激战

  • 3、对下面句子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哪一项解说有误?(   )

    A.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钦佩)

    B.“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镇定,对敌人的嘲讽)

    C.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愤怒)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________ 形容高明的:________

    形容容易的:________ 形容慌乱的: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根据________改编。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文中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意思是________。蔺相如是个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的人。

    (2)《草船借箭》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________改编。作者是________的________。诸葛亮是个________的人。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凤辣子”是文中的________。她是一个性格________的人。

    (4)《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是________。“我”曾多次对德国人________感到吃惊。“我”在德国看到了奇丽的景象:________。我看到了德国人________崇高的境界。

  • 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好看—( )               闪烁—( )

    存心—( )               随意—( )

  • 7、读拼音,写词语

    shēn shì

    táo zuì

    bān lán

    __

    __

    __

    qiánɡ hàn

    ɡān ɡà

    yōu xián

    ___

    ___

    __

     

  • 8、以下是与谐音有关的歇后语,请补充完整。

    例: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 (书)

    (1)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 (舅)

    (2)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_(吴)

    (3)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 (冻)

    (4)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鸣)

    (5)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盐)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

    花:______________。佛:______________

    (2)为

    善: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 10、阅读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1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壮观——     配备——  

    反义词:整齐——     先进——  

    2写出描写宝船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宝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 ,说明墨梅图在外祖父家中的地位很重要。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________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___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_____,实际上是______

  • 12、课内阅读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说说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范仲淹非常刻苦,用“______”画出。

    3这段话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刻苦的例子,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智慧屋。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cù  z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huàng  huǎ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bó  pō)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已用“//”分为两层。第一层是_______描写,第二层是_______描写。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家乡的蒿笋

    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暖 冬

    (1)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2)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3)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4)他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5)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6)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7)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8)夜里他醉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9)早展他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10)那天他突然长大了。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11)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2)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13)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从文中找出与题目对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2】第7自然段中“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及愁苦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买书

    △很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我偶然走进一家书店,看到一个小孩在问营业员是否有地理书出售。他,大约十二岁,面目清秀,衣衫褴楼。

    “多极了。”营业员说。小孩问:“多少钱一本?”“一美元,我的小家伙。”

    “呀,对不起,我不知道书会这么贵。”他转过身,向门口走去。脚刚要迈出门槛,忽然又转过身,走了回来。

    “我口袋里只有六十二美分。”他说,“先生,我赊账(意思是:先不给钱或者少给钱把物品拿走)行吗?过几天我就来还清不足的部分。”

    小家伙多么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啊!当营业员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时,这失望透了的小家伙,抬起头,苦笑着看了看我,脚步沉重地走出了书店。我跟着走了出来。

    “你准备怎么办呢?”我问。

    “我到别的地方再去试试,先生。”

    “我也去,看看你最后是怎么成功的,你不会介意吧?”

    “不会。”他惊奇地回答。

    △我跟他连续进了四家书店,我们在四处碰了壁。小家伙的脸上布满了失望的阴云。

    “你还要试试吗?”我问。

    “不错,先生,我要到所有的书店里都去试一试,说不定我会找到一家肯赊账

    △我们来到了第五家书店。小家伙勇敢地走到书店老板面前,讲明自己的请求。

    “你十分需要这本书吗?”老板问。

    “是的,先生,十分需要。”

    “你为什么如此需要呢?”

    “学习,先生。我没钱上学。一有空,我就在家自学。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书,假如我没有,我会落在他们后头的。再说,我父亲是个水手,我想知道他去过的那些地方。”

    “你父亲现在还出海吗?”

    “他已经死了。”男孩低沉地回答,头也沉重地低下了,眼睛里淌出一串泪珠,

    “我长大了也要当水手。”

    “是吗,孩子?”老板盯着他,惊讶地问。

    “嗯,先生,只要我还活着。”

    “呃,小家伙,我告诉你我要怎么做。这本新书现在就给你,至于不够的部分,你什么时候来还都行。或者呢,我给你一本旧的,只要五十美分……”

    “跟其它书一样,而且不缺页?”

    “对,跟新的一模一样。只是旧了点。”

    “噢,好极了,这样我还可以剩下十二美分。现在,我倒要庆幸没在别的店里买到这本书了。”

    男孩付款时,老板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我,于是,我把前面所发生的事情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老板听我说完后,在给男孩书的同时,又给了他一支崭新的铅笔,外加一沓雪白的纸。

    1文章分为三部分,请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按照_______顺序记叙的。

    3“这失望透了的小家伙,抬起头,苦笑着看了看我,脚步沉重地走出了书店。”这句话中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急需一本地理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文中是指   。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吮”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3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_____

    4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请写下来。(至少 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中的三处双引号的用法,“泥土”:_________________

    “种子”:_________________ ;“说话”: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我能行。

    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

    在通往某旅游区的路旁,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老人有一口井,据说打到 了泉眼上,不仅水量充裕,而且特别清澈、甘甜,来往的过路人喝一口他的井水,总 忍不住要喝第二口。

    在旅游的旺季,那些来自远方城市的大小车辆,总会在老人的小屋前停下来。 那些游客中偶尔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于 是大家拥到老人的井旁,痛快地喝着井水,不住地赞叹,说那井水比他们随身携带 的高级饮料还好喝。有的游客干脆倒了饮料,灌上井水。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就向 老人借个壶装上满满的一壶,带在身上。

    老人看着那些城里人畅快地饮着井水,听着不绝于耳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嘴里不断地嚷着:好喝,就多喝点儿,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

    游客中有人就嬉笑说:老人家,喝你的井水,你应该收费啊!

    老人却摇头:喝点儿水,还收什么费呢?愿意喝,你们只管喝个够!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老人和他的那口井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有一 年,老人病了,被他的儿子接到县城里了,他的一个侄子来替他看屋。

    游客又来喝井水了,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就灌了许多瓶井 水,摆放在路口,标价出售。奇怪的是,竟无人问津。老人的侄子就埋怨:这些城里人真抠,光想不花钱喝水!游客们则议论纷纷:井水都拿来卖钱了,这人挣钱真是挣绝了,再说他那瓶子干净吗?水里放别的东西没有?

    于是,在老人的小屋前,人们下车也只是方便方便,没人去讨水喝。人们似乎 忘了或根本不知道眼前还有一口清泉。

    老人病好归来后,又开始免费供应井水,前来喝水的游客又渐渐地多了起来, 他们纷纷给老人带来很多物品,有的还很贵重,老人推都推不掉,还有不少人真诚 地邀请老人去城里做客......

    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一样清澈、甘甜的井水,慷慨地馈赠,得到的是 真诚的感激和酬谢;而一味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无端的怀疑和无情的冷落。正 如那句俗语所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他人一些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充裕一(   ) 畅快一(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地馈赠,得到的是  ;  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  

    3对待那甘甜的井水,老人是怎么做的?他的侄子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4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老人的侄子是( ) 的人。

    A. 有经济头脑   B. 金钱至上、没有爱心

  • 19、阅读感悟。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本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____ 妒忌——__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_ 惩罚——___________

    4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难道不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因为他马虎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天地。

    题目:谢谢你的

    五年小学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事情,或者是老师对你的关爱,或者是同学给你的赞许,或者是别人给你的喝彩,或者是别人对你的信任与宽容……请拿起你的笔,把题目补充完整用文字去抒发你此时的感谢之情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