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一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B.季羡林说:“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句中的“美丽”指的是美丽的花。
C.信封的写法并不重要,只要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就行。
D.《再见了,亲人》这个课题中的“亲人”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绿山墙的安妮》中,马修的死因是( )
A.心脏病发作
B.艾比银行倒闭
C.谋杀
D.掉进河里
3、下列关于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阅读时如果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一定要借助工具书逐个理解意思之后再往下读。
C.阅读时可以借助资料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了解。
D.阅读时可以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鲜嫩,新的。(______)
2.祈祷。(______)
3.摇摇晃晃的。(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跳水》课文叙述了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______把船长的______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横木的一头,_____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______急中生智,命令儿子_______ ,水手及时抢救,终于使______转危为安。
2.《田忌赛马》 ,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上等马——_______、中等马——_______、下等马——_______,而田忌在孙膑的建议下赛马的出场方式是:上等马——_______、中等马——_______、下等马——_______,最后田忌取得了胜利。他能取胜的原因_______,通过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1.《两茎灯草》中,作者把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是因为作者选择了严监生临死前仍然要挑掉一茎灯草这样的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
2.《刷子李》中,作者既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直接表现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同时也通过徒弟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即“半信半疑——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来突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7、填写动词,组成动词短语。
___________后代 ___________动物 ___________清泉 ___________盛誉
___________船队 ___________礼品 ___________武力 ___________眼界
8、过拼音桥:看拼音写词语。
jǐ liáng jiāo chā chuán cāng chuán shāo
( ) ( ) ( ) ( )
dǎo gào bǎo mǔ qiào qǐ huá xiào
( ) ( ) ( ) ( )
9、课内阅读。
田忌赛马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
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
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1】选文根据___________代史学家___________写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史记》被___________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赏识(______________) 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
引荐(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了田忌和齐威正赛马的情景,请将下表补充完整,展示比赛的情况。
赛马双方场次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
田忌 |
|
|
|
|
|
|
齐威王 | 上等马 | 赢 |
|
|
|
|
【4】田忌赛马最终赢得比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 ”和“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嚅(niè 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攴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和第(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
12、按原文填空,完成后面的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用“ ”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画出由事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3)请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子写下来:( )。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作( )。
13、阅读《将相和》选段,回答问题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___诸位请想一想___廉将军和秦王比___谁厉害___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请在“____”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一定要细心考虑哟!
【2】“廉”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
(1)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5】请把“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文中带点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片段。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 )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亲,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解释“养尊处优”的意思。
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词语,哪个填到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 )
A.之所以 B.因为 C.如果 D.虽然
【3】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章,做后面练习题。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
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蚯蚓太可恨,我上了蚯蚓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太谗、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蚯蚓钓饵,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老鼠东走西蹿,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哇!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__甲__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__乙__鱼儿不愿遭受油炸之苦,想逃走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里疼痛难忍,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文中“困惑”的意思是( )
A.不知道该怎么办 B.感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
【2】把下面两句话填入甲、乙处,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这不是诱饵 ②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文中“直到这时”是指( )
A.老鼠叼起鱼。 B.老鼠把鱼吃了个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搐,七窍流血。
【4】老鼠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小学记忆
关于我自己,还能回忆起几件小事。首先,我做过一次生意。我住在南关佛山街,走到西头,过马路就是正觉寺街。街东头有一个地方,叫新桥。这里有一所炒卖五香花生米的小铺子。铺子虽小,名气却极大。这里的五香花生米(济南俗称长果仁)又咸又香,远近驰名,我经常到这里来买。我上一师附小,一出佛山街就是新桥,可以称为顺路。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我忽发奇想,用自己从早点费中积攒起来的一些小制钱(中间有四方孔的铜币)买了半斤五香长果仁,再用纸分包成若干包,带到学校里向小同学兜售,他们都震于新桥花生米的大名,纷纷抢购,结果我赚了一些小制钱,尝到做买卖的甜头,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妈报告。这样大概做了几次。我可真没有想到,自己在七八岁时竟显露出来了做生意的“天才”。可惜我以后“误”入“歧途”,“天才”没有得到发展。否则,如果我投笔从贾,说不定我早已成为一个大款,挥金如土,不像现在这样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斤斤计算了。我是一个被埋没了的“天才”。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滚铁圈。我一闭眼,仿佛就能看到一个八岁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弯成钩的铁条,推着一个铁圈,在升官街上从东向西飞跑,耳中仿佛还能听到铁圈在青石板路上滚动的声音,这就是我自己。有一阵子,我迷上了滚铁圈这种活动。在南门内外的大街上没法推滚,因为车马行人,喧闹拥挤。一转入升官街,车少人稀,英雄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用不着拐弯,一气就推到附小的大门。
——节选自《季羡林全集》第四卷
【1】作者回忆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远近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自己没能坚持从商非常懊恼,对斤斤计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非常厌倦。
B.这段文字,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的纯真、可爱无比的怀念。
C.文中“投笔从贾”是指扔掉笔,不做文人,做商人。
D.“双引号”有多种作用,在这里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4】反复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觉得季羡林先生的语言风格是( )
A.平白浅近 B.优美绚丽 C.讽刺辛辣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连续性文本阅读。
抗疫情——中国力量
文本一:漫画《最严防守》
文本二:
疫情袭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立即展开了与时间的“拔河”比赛——
1月24日,除夕,上百台挖土机抵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
……
2月2日,大年初九,火神山医院工程交付。
从进场施工到交付使用,这家医院的建设工期仅有10天。10天之内,建成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高峰期,4000余名建设者在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又紧急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建造期间,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经过10个昼夜连续奋战,一个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的大型工程顺利竣工。
文本三 中国智能机器人
钛米机器人在为病房消毒时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等情况,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消毒机器人会使用“次气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使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毒或者固定式消毒设备,消毒机器人能够边移动边消毒,消毒液容量大,工作时间长,可单次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一个40平方米的病房,传统的人工推车消毒约需要6个小时,而机器人的高水平消毒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1】阅读文本一,我能想到以下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阅读文本二,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其内容。(2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本三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个文本,判断以下对“中国力量”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中国力量,就是举国上下一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其他国家做不到或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
②中国力量,就是有着强大的动员力,能够一呼百应,用举国之力完成任务。( )
③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很有智慧,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
④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口多,而且每一个人的力气都很大。( )
19、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作者把孩子比作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4】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的办法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2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把”字句:
“被”字句:
2.照样子,写句子。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23、习作(自备原稿纸)
请你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向他讲述一件你童年的趣事。
要求:1、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字数在400字以上,语句通顺,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