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船(chéng chèng) 河蚌 (bàng fēng)
附近(fù fǔ) 一斛(hú dǒu)
一幅(fù fú) 袅袅(niǎo miǎo)
2、下列每组词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爱惜时间 扮演角色 迎风飘扬 雨雾笼罩 B. 爱护备至 互相配合 掩护战友 眺望远方 C. 崎岖的地图 坚毅的光芒 解决错误 提高态度
3、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2)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两句话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处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_的特点;“(2)”处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安居乐( ) 面不改( ) 一( )千里 ( )色欲流
鞠( )尽瘁 赴( )蹈火 ( )公移山 ( )心所欲
6、课本链接吧。
1.《杨氏之子》选自南胡刘义庆的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逸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______________、机智__________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2.《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__________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3.这个长期贩卖婴儿的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了,真是“多行不义,____________”。
4.爸爸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
5.爷爷挂在书桌旁的座右铭是“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把花养在屋子里自己观赏,( )把花养在窗外让大家共同欣赏。
2.德国人( )爱花,( )也爱养花。
3.非洲的花( )多,( )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4.非洲人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 )男女老少( )喜欢穿花衣服。
5.大象( )身躯庞大,( )舞姿优美,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
8、课文回顾。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的___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2.《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用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并因此被老师误解,赶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外,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少年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________之情。
3.《手指》这篇课文详细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______和______,从而阐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
4.颜真卿是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家,创“__________”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5.__________喻于义,小人__________。——《论语》
6.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7.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8.恻隐之心,__________。——《孟子》
9.人有耻,则能__________。——《朱子语类》
9、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一写。
胖乎乎_________
【2】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___、___、___、___、___”,还对蜜蜂的___和___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我们的眼前明亮绚丽起来。
【3】本文的作者是___,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课文选自她的回忆录《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2】“小胖墩儿正是抓住了小嘎子的缺点,才把他摔倒了。”由此我想到一个成语(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_______________ 。
【5】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威尼斯的小艇》选段(20分)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在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汉字下画横线。(3分)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
(3)第二自然段里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是因为 ,把小艇比作“挂在天上的新月”是因为 ,把小艇比作“田沟里的水蛇”是因为 。(6分)
(4)用“不管……总……”写一句话。(3分)
(5)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感受?(3分)
13、加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 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lè),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把选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用“/”画掉。
【2】在选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3】诸葛亮为什么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________,“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一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诸葛亮当时会笑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读下段文字,完成作业。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小东西”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作者从那块透明的琥珀里看到:① ;② ;③ 。由此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这段话说明的重点是( )。
A. 琥珀悠久的历史 B琥珀的重要价值 C、琥珀的形成过程
【5】根据琥珀的样子和价值,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的体积:约258万立方米
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1】用这一连串的数字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展现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建筑金字塔所用的材料非常多。
【2】请运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来介绍你所熟悉的一样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孩子可爱的词语,在这里用在蜜蜂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_______和自己______的心情。
(2)这句话写出了蜜蜂的(_____)。
A.习性 B.样子 C.样子和姿态
【3】作者笔下的蜜蜂是那么可爱,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在原文用“ ”画出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许多孩子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带你去翠微峰玩一天。”(改成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在本册教材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人,极其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机智灵活的小嘎子……你的身边一定也有类似的人,请你选择一个人,用上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