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一直努力学习的原因是(    

    A.和吉尔伯特竞争

    B.让马修和玛丽拉高兴

    C.换一件新衣服

    D.对学习十分感兴趣

  • 2、《草船借箭》出自哪部名著(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 3、和四大名著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绣花——粗中有细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吊孝——装模作样 ( )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A.张飞 猪八戒 诸葛亮 刘姥姥

    B.关羽 猪八戒 诸葛亮 刘姥姥

    C.张飞 猪八戒 周瑜 刘姥姥

    D.鲁肃 猪八戒 诸葛亮 刘姥姥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___谷子 _________锄头 ________野草

  • 5、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彭________  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澎________  赶________________

  •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挠腮 摩_____擦掌 龇牙__________来覆去

    一声不_____ 乐此不_____ 半信半_____ 养尊处_____

    读下面的句子,你会想到上面的哪个词语,请选择填空。

    1.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同学们一个个都鼓足劲儿,想要一展风采。_________

    2.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称为”温室的花朵”。_________

  • 7、读拼音,写词语。

    hóu lóng_____ dǎo gào_____

    zì xiāng máo dùn_____ xiōng yǒu chéng zhú_____

  • 8、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乃”字的笔顺是________,我们可以用_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在字典里,

    (2)“乃”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副词,才,就;②是,就是;③就,于是;④文言代词,你,你的。下面加下划线的的字各选哪个解释,填序号。

    失败成功之母。________

    ________

    父不在,呼儿出。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_________________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到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东奔西走  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  美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档,买了清洁剂、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啤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请给文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请用“√”在第五自然段的括号中标出最恰当的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哪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简单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___________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不幸的悲惨的遭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来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 )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 )会驱散绝望之云。

    【1】“厄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自然段中,“厄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通过______→_______→完成巨著

    告诉我们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4】本文中,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 )(多选题

    A.他喜爱历史,是一位史学家

    B.《国榷》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C.他幼时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

    D.他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

    【5】文中运用了很多数字,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至少两处),再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这些语句更加突出了

  • 12、阅读。

    最是榜样励初心

    ①2019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榜样4》专题节目后,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唐真亚……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在祖国大地上广为传颂。

    ②榜样如泉洗初心。张富清老亼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恪守入党初心。直到他95岁政府登记退役军人信息时,人们才发现,身边这位“不起眼”的老人,竟然是一位荣立过“特等功”的“甲等战斗英雄”![A]他当战士,入党是为了能当“突击队员”,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他当干部,对自己说,艰苦的地方,党员不去谁去;他深藏功名,总是说:“和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没有资格在人民面前显摆。”

    ③榜样如镋照初心。李连成今年69岁,个子不高,黑瘦,一口豫北乡音。1991年,李连成被推选担任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攴部书记。当时,村里还有不少人家连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没钱。20多年心甘情愿“吃亏”,他把“只长盐碱不长庄稼”的西辛庄村变成了年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明星村”。还记得1999年,村里重新规划建设,选宅基地时,村南有个大臭水坑,3米多深,给谁谁不要,李连成就自己选到那里。短短一年零八个月,全村就规划建设完毕。[B]李连成搬家时,村民抬着匾送到他家,上面写着: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

    ④榜样如旗引初心。当参与“嫦娥四号”研发的群体代表叶培建、孙泽洲、刘适走上演播台时,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是他们两代航天人,为我们托起了“飞天揽月”的中国梦。当掌声和鲜花簇拥着这个英雄团队的时候,有谁知道为了完成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C]又有谁知道,仅在发射场的92天里,“嫦娥四号”研发团队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完成了17个专项试验、131项主线任务、212小时着陆器加电、99小时巡视器加电等任务……可以说,条件艰苦的沙漠戈壁、林海雪原是他们的试验场,神秘莫测的月球、火星、土星是他们的目的地。一片冰心映照着中国航天崛起的轨迹。

    ⑤谁是真正的英雄?《榜样4》为我们找到了“真心英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在意灿烂的星河里,“我”是哪一颗;不要计较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祖国铭记,江山丰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深藏功名:_________________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文脉。作者从三个角度呈现榜样的力量,请从中提炼信息补充表格。

    人物

    事件

    关键语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榜样如泉洗初心

    ___________

    甘于“吃亏”,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___________

    “嫦娥四号”研发团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作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从短文中[A][B][C]三处任选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__处,我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中应该也了解到不少人民的好榜样,请模仿第②③④自然段开头的写法,简单列举一例。

    榜样如光______初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①偶然读到一篇英文文章,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竞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蚂蚁聚拢抱成黑团,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当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山脊(jǐ  jí)流动;我仿佛听到噼啪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_______会全军覆没。

    ⑥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体积,_______精神。千里之堤(dī  tí),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文中括号正确的拼音山脊________(jǐ  jí)   千里之堤________(dī  tí)

    (2)在第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_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________会全军覆没。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肯定句,意思保持不变。

    (4)第④自然段中每当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一句相照应。用“________”画出这一自然段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5)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6)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精神。

    (7)“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 14、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的意思是: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_____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A.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B.增大受箭面积

    C.这样有排场,有气势。

    【3】鲁肃吃惊,担心曹兵出来,可诸葛亮却笑着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从这里表观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

    【4】这段话最主要表现了什么(     

    A.军士们精神抖擞

    B.鲁肃胆小

    C.诸葛亮足智多谋

    D.曹操愚蠢

    【5】诸葛亮为什么笑?笑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选文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是因为(   )

    A. 楚王不敢得罪晏子,怕齐国派兵来攻打楚国。

    B. 晏子的话迫使楚王必须打开城门,否则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楚王刚见到晏子时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写晏子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duó)爷爷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tuò)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前不久,我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人,听老人讲述那难忘年代中的故事……

    有一次,吴运铎爷爷从废旧的炮弹里挖取雷管时,突然,雷管爆炸了。吴爷爷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眼炸瞎,左腿炸成残废,全身皮肤伤痕累累。战友们非常着急,紧急把他送进了医院。吴爷爷在昏迷中还在喊“我要去挖炮弹!”

    1943年,吴运铎爷爷在兵工厂工作。他听说有一种叫“枪榴弹”的武器,可以利用步枪发射小型炮弹。吴爷爷就反复琢磨,尝试着研制起来。他把粗铁棍锯断、掏空,然后套在战士们常用的步枪枪口上,最后又用铸(zhù)铁造出了迫击炮弹形状的“子弹”。试验那天,“枪榴弹”射了出去,只见尘土冲天而起,惊得野兔四下逃窜……领导、战士都来祝贺“枪榴弹”的威力巨大,但是吴爷爷并不满足。他又继续试验,最终使“枪榴弹”的射程从200米提升到了540米。后来,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大显神威。我军密集的“枪榴弹”如倾盆大雨一般飞向敌群,打死了80多个敌人。

    1944年的一天,吴运铎爷爷接到边区农民的报告,说是发现了敌人埋藏的定时炸弹,就赶忙亲自拿着工具走下了弹坑。当看到弹坑里8颗一人多高,双臂合围才勉强抱过来的大炸弹时,吴爷爷有说不出的高兴。这8颗大炸弹能取出多少炸药哇!可是,谁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爆炸呢?在死亡面前,吴爷爷想.如果我拆掉引信时没有发生爆炸,那就是我的胜利;如果爆炸了,我就甘愿为党的兵工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迅速拿起工具卡住了引信,大喊一声:“你炸吧!”他咬紧牙,一使劲从炸弹上取出了比迫击炮还大的一个引信。吴爷爷一秒钟也不敢停息,接着又去取第二颗炸弹上的引信……就这样,吴爷爷终于把8颗炸弹上的引信都拆掉了。后来,战士们从炸弹里取出了上千斤的炸药,为兵工厂解决了炸药不足的困难。

    1953年,吴运铎爷爷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并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吴爷爷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了,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把一切献给党’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为少年朋友们写书,告诉他们祖国的昨天和今天,鼓励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______,他是我国______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______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______。1953年,他出版了《____________》一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写吴运铎爷爷研制新型武器。第______自然段写吴爷爷写书鼓励少年朋友们为祖国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3】简要写出以下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吴运铎爷爷忠诚于党的兵工事业,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5】用“﹏﹏﹏”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6】阅读第3自然段,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1)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具体写了吴爷爷研制“枪榴弹”的过程。

    (2)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描写了“枪榴弹”爆炸时的尘土和野兔,表现了“枪榴弹”的______

    【7】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 迅速——______

    【8】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

    B.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问句是个反问句。

    C.第5自然段反复出现“把一切献给党”,突出了吴爷爷的崇高精神。

  • 17、课外阅读。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能解决一切因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第2、3自然段从四个方而写了“我”家的生活困难,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两次写“梦”的句子,并说出两次做梦分别表达了“我”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七段说,“我有 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联系全文,想一想“我”要对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幸福铃声”,是因为父亲听见电话铃声,就知道_________,所以父亲是幸福的;“我”每次打电话,就想起___________,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 18、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   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乞求 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_”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 __________    一词来概括。

    4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颤抖(    )懊悔(           反义词:清晰(      )消失(      

    5你认为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想一想当时:老猎人当时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该诗句为背景,写一篇小作文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