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赵王接到秦王的信后左右为难, 召集大臣来商议对策。

    B.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C.妈妈处心积虑地为我们操劳,头上增添了许多银丝。

    D.港独分子是影响香港人民安居乐业的罪魁祸首。

  • 2、下列句子中年龄别称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爸爸刚过四十岁,正值不惑之年,处事果断干练。

    B.爷爷今年六十岁,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精神焕发。

    C.叔叔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奶奶希望他早日成家立业。

    D.妈妈回忆起她十三四岁时的豆蔻年华、青春岁月,满是怀念。

  •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C.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比喻)

    D.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设问)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3.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孟子》

    4.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 5、画龙点睛

      )的孩子(   )的微笑(   )的钩刀

      )的清香(   )的歌声(   )的劳动

     

  • 6、补写诗句。

    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②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

  • 7、比一比,再组成词语(6分)

    辩(   ) 掏( ) 援(   )谣(   ) 壁( ) 愧( )

    辨(   ) 淘( ) 缓(   )遥(   ) 璧(   ) 魄( )

     

  • 8、前后巧搭配短语更完美

    (      )的石雕   (      )的景象

     (      )的驼铃声  (      )的早晨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了解名著内容后,奇奇想把有趣的情节分享给大家,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真假美猴王

    吴承恩

    ①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

    ②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

    ③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等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等欲往那里去?”

    ④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⑤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不能辨。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⑥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⑦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像,是一个六耳猕猴。

    (文章有删减)

    【1】请你结合所学,猜测下面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第②段中“掣铁棒上前骂道”中的“掣”字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丢下”的意思。

    B.第③段中“汝等欲往那里去”中的“汝”和“吾”一样,都是表示人称。

    C.第④段中“不期这个妖精”中的“不期”结合语境可以猜测是“不料”的意思。

    D.第⑤段中“委不能辨”中的“委”可联系“委实”猜测是“确实”的意思。

    【2】下面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假美猴王要代替真美猴王去西天取经。

    B.沙僧拔刀相助,不小心伤了真美猴王。

    C.最后观音菩萨用金钵盂盖住了六耳猕猴。

    D.如来辨别出了假美猴王的真实身份。

    【3】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真假美猴王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1)___________

    性格特征

    真美猴王:(2)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更喜欢真美猴王还是假美猴王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最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每次上山时,外婆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我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盆盈: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4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提高题

    (1)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第二天,孩子们看见爬满笼子的美丽的蝉,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实在不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小东西再关在笼子里。他们打开笼门,让它们恢复自由。蝉儿们鸣叫着从笼中飞出,飞进了绿阴。末了,笼中只剩下了一只蝉,一只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

    阅读问题:

    1、文章第段中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3、文章第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4、试体会第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5、文章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 13、课外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________”呼应,既反映出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受到事物__________的心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①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窜”字显示速度________,又来得________

    3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童年时代的“我”对百草园的________之情。

  • 14、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 “87 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 “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 11 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 90 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 ,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_________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将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写下来。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   )(多选)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    )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 16、阅读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 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 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

    3读第 57 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______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______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用“√”划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在文段中的“ ”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3这段话描写了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k________ 

    w________   j________ 

    毫无畏惧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盼望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下雪、获奖、上体育课、旅游……”;

    2.注意围绕所填短语或词语,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