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阳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上面画“○”,并改在括号里。

    (1)混黄一体 高大挺秀 茫茫戈壁  (

    (2)风砂雨雪 界限清析 飞快闪过  (

    (3)抚模孩子 望着窗外 一丝微笑  (

    (4)陷入沉思 举着雨伞 新疆戈壁  (

     

  • 2、下列诗句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是(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人生自古谁无私,留取丹心照汗青。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3、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意思是说(  

    A. 在此时没有谁流泪。

    B. 在此时谁都会流泪。

    C. 在此时谁也不会流泪。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面的词语填完整。

       西   

          

          

          

          

          

       壮山   

       钉截   

     

     

  • 5、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家的男子汉nián líng_______很小的时候,在学校duàn liàn_____不慎受伤了。我不得不带他去zhěn suǒ________绑bēng dài_______。受伤的地方流了很多血,可是他硬是一声不kēng_________,咬着牙挺了过来。

  • 6、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含有的意思的词。 

    ①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们________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②我们盼望着能有一天登上泰山的顶端,________远处迷人的景色。

    ③今天我们________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考试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守考场纪律,认真答题,不能__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课浓缩了民间音乐家________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________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 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 》闪烁着 的火花。第二部诗集是《   》表现出深沉的

    2文中的着火中的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_______

    3诗中火山的缄默_______春天里一个霹雳_______

  • 10、阅读小说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放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4自然段对猴子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同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衫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齿冷”可以理解为______的意思,因为____________。让“富翁们”“齿冷”“三天”,这里通过_______的方式,更突显了“我”__________

    【2】片段中第一个问句是( ),第二个问句是(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3】最后一段中的“清贫”是______;“洁白”是____;“朴素”是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文段阅读。

    主席(   )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   )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把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若有所思   不由自主

    2从选段中分别找出一句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动作: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

    内心世界:____________

    3说一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1】本段话的第一句是一个____句,在全段中起着____的作用。

    【2】选段最后,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虽然简短,但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3】说说你对“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两个数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 15、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 1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港口城市,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威尼斯一共有118个小岛,全市靠400座桥梁沟通,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在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明令禁止的。

    1请根据材料介绍的特点,给威尼斯拟一条宣传语,吸引人们去感受那里的奇特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查找资料,为威尼斯的一处景观写一段导游词,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

    村料一 名人名师说阅读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就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

    材料二: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时间表

    时间

    安排

    7:00

    起床

    7:00——7:30

    洗漱、吃饭、听英语音频故事

    7:35——16:30

    上学(中午11:40——13:50:放学、午饭、午休、作业)

    16:30

    放学

    16:45——21:00

    做作业(日常作业、语文预习约40分钟、复习约40分钟、日记约20分钟、英语朗读、单词背诵约20分钟、数学约20分钟)

    21:20

    上床、阅读10分钟

     

    【1】阅读材料一,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两份材料联合起来阅读,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这个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短文中描写了哪些时间的小河?

    3短文中划 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______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A、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B、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C、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南京人过中秋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的主题而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南京人在中秋节里有趣的传说与民俗故事,特别有意义。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南京人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末。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在南京最初是由家庭制作的,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南京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比较有名的作坊有桃园春、冠生园、小苏州等,这些作坊月饼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月饼的外观上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文德霁月等美名。清及民国年间,六合瓜埠的赖月之饼已经名满全国,成为当时朝廷必需的贡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这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创意。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暗含祈盼丰收、幸福,遂成天下人心愿的祝福,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遗产。月饼后来被当做送亲赠友的礼品和联络感情的纽带。南京人在中秋节除爱吃月饼外,在节日里还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口味极佳,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实为中秋家宴的上品,人以桂花蜜酒佐食之,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在中秋节家宴后,南京人还必食一种南京玄武湖附近地产的小糖芋头这样的小吃,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之名取自屈原《楚辞·少司命》的援北方闭兮酌桂浆一句。桂浆,又名糖桂花,就是南京紫金山灵谷寺附近的桂树上所结的果实,中秋前后村民开始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妇女手真巧,把屈原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的佳肴,此乃南京人的又一大口福。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南京人吃月饼与朱元璋的月饼起义有关。_____

    2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少司命》中。_____

    3)桂花鸭也是南京人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_____

    2说说中秋节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饼饱含着人们心中怎样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 21、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按要求写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场面,如升国旗、庆“六一”、一次生动的主题班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按一定顺序写一篇文章。注意:一定要写具体,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