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B.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子和女儿)
C.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D.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2、《田忌赛马》是根据( )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
A.孙膑
B.司马迁
C.吴起
3、“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物形象是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
B.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是想告诉大家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费油。
C.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表示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
D.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也是一处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爱财如命的丑态。
4、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朗(_______)惯(_______)雷(_______)
郎(_______)贯(_______)镭(_______)
5、辨字组词。
杭________ 塞________
抗________ 赛________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_____),一(_____),一(_____),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这句话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
2.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1)这句话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句子后,我发现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7、看名著插图,完成练习。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描写的是其中的________。
2.图二中的主人公是古典名著《________》中的________,她正在________(行为)。怎样写的她外貌_______________
3.图三讲的是《水浒传》中的《________》,主导这次行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8、辨字组词。
冈( ) 饥( ) 腕( ) 瞄( ) 捡( )
钢( ) 机( ) 碗( ) 描( ) 检( )
9、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shì 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jiàn jiān)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__) 记念(_______) 慌忙(_______) 登时(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吗?(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家乡的小河
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的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1)凝固: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______)
(2)轻掩: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把夕阳西下时的小河比作醉汉?“站定”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处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12、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周庄水韵(节选)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①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似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②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周庄的所见、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①中的“光带”指_____________,句②中的“光带”指_________。
【2】(提取信息)古镇尽头的小河与屋脊在焰火升空前后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在焰火升空前,__________;焰火升空后,___________。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句子 ,完成练习。
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4】(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是“周庄水韵”,第2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焰火,重点不突出。
B.文章按空间顺序依次写了周庄夜晚岸上、河中、天上和地上的景色。
C.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庄节日的夜景描写得多姿多彩。
D.“慢慢”“点点”“黑黝黝”“串串”等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韵律美。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动词。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__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__,__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
【2】本段主要写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醉打蒋门神
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在槐树下乘凉,猜想这就是蒋门神。
武松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嚷嚷着:“店家过来!”酒保跑过来:“客官有什么吩咐?”武松说:“我问你,你家主人姓什么?”“娃蒋。”武松说:“为何不姓李?”过了一会儿,武松说:“叫那妇人下来,伴我喝酒。”酒保说:“那是老板娘。”武松说:“即便是老板娘,陪我喝酒有什么关系?”柜台后面的老板娘火了:“你这该死的贼!”武松提起老板娘,“扑通”一声丢进大酒缸里。几个酒保过来,也被武松扔进了酒缸里。一个酒保跑去叫来了蒋门神,蒋门神吃了一惊,大步赶过来。武松迎上去,举起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转身就走。蒋门神大怒,正要追赶,没提防武松回转身起左脚踢中蒋门神的小肚子,疼得蒋门神蹲下去,紧接着武松的右脚又起,踢在对方额角,蒋门神往后便倒。这一招有讲究,叫“玉环步,鸳鸯脚”。武松踩住蒋门神,一顿重拳,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武松教训了他一顿:“你把抢来的客店还给人家,今天就离开快活林,再不许回来!”
快活林酒店又归还给了施恩。
【1】“打草惊蛇”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本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开头写武松“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武松打蒋门神是因为( )
A.武松听说蒋门神武艺高强,想试一试蒋门神的身手。
B.蒋门神抢了别人的酒店,武松打抱不平。
【4】短文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写出两个《水浒传》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画“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1】“说时迟,那时快”是指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
【4】我能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两段文字表现出的武松的性格特点。
18、阅读理解。
晏婴劝谏
①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献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齐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诚囯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囯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对随从的大臣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②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
③齐景公看晏婴在一旁冷笑,便问道:“我和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④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稀疏—(______)乞求—(______)昏庸—(______)
【2】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婴认为“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而“勿乘驽马”则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认为纪国将格言放在壶里,不能看见也不能照着去做,所以会亡国。
B.由于惧怕齐景公,大臣们对于齐景公的言论不得不恭维附和。
C.面对晏婴的两次劝诫,齐景公都能够听进去并有所领悟。
【5】文章结说“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1】当帕尔曼前三次试图起来,却没成功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此时,观众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帕尔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3、习作。
《锁》这篇短文的故事结局,是否也让你的心“骤然紧缩了”,是否也让你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滴血”……短文中的哪个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你?短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深刻感受?请写篇关于《锁》的读后感,将你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大家!
要求:(1)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感触最深刻的部分;(2)再围绕感触最深刻的部分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3)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出感想;(4)标题自拟。注意书写工整,写后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