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白的山峰高高耸立,与蔚蓝澄澈的天空相映成趣。
B.上课了,同学们前赴后继地走进教室。
C.这座雕塑造型别致,真是美妙绝伦。
D.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一一进行解答。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
C.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拟人)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不同的一项是( )
A.供认 招供 口供 供品
B.晃动 晃悠 摇头晃脑 摇晃
C.停泊 漂泊 湖泊 淡泊
D.诣其父 翻译 熠熠生辉 技艺
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谁言寸草心,_________。
(2)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3)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
(5)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6)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
5、“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直”的意思是( )。
A. 一直 B. 直接 C. 简直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
A. 李 唐 B. 李 彭 C. 李 钢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力所(____)(____) 沉默(____)(____) 心领(____)(____)
声名(____)(____) 有言(____)(____) 造诣(____)(____)
一落(____)(____) 灵机(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蓬_____ 搞_____ 舱_____ 绵_____ 增_____
篷_____ 稿_____ 航_____ 棉_____ 憎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话说李逵将水取来,来到松树边石头上,却不见了娘,只有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心头一惊,忙连声叫喚,却无人回应,李逵顿时心慌,忙丢了香炉提上朴刀四处查看,只见不远处的草地上有团团血迹,李逵见了,就趁着那血迹寻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啃一条人腿,李逵顿时须发竖起,将手中朴刀一挺,一刀一个就结果两只小虫。
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害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带着刀,往涧边跳去,李逵拿了朴刀,赶上前去。那老虎负疼,直往山下奔去。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请给选文命一个恰当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从“张牙舞爪”一词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下文品读画线句子,写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我们学过的《景阳冈》一文,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中,我们看出李逵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梅花魂(节选)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_。
【2】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事实上,作者在赞颂谁呢?______________
【4】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和气节的人物,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及其简单事例吗?
_____________
11、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忽见探春下帖说要大家一起结一个诗社。宝玉大喜,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气,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负责主持、限韵和监场。于是他们便以贾芸送来的白海棠为题,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灯草粗细,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递给迎春。她问宝钗写好了没有,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对黛玉说:“你听,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四句。”又对黛玉说:“香要点完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当然说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黛玉当居第二。”李纨又说:“宝玉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还要再斟酌一下。”李纨道:“我是裁判,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1】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
起因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
A.作诗 B.练字 C.送邀请函 D.扔下帖子
【3】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_______,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写了大观园内众人写诗结社的雅事,通俗易懂
B.短文为读者呈现了封建大家族里小姐公子们的悠闲生活
C.黛玉作诗最为从容,可见她很有才气
【5】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用“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选段巧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括号里的词都是描写______的。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到括号里。
欺侮—( ) 马脚—( )
【3】这个片段写的是_______的情景。
【4】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这个片段中可以读出小嘎子 的特点。
【5】你喜欢小胖墩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跳下车子,走进一个海滨浴场,站在高高的水泥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我们拾级而下,也来到岸边。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主人告诉我:这是盐的结晶,而那变幻多彩的光晕正是这些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变幻:
沉默:
(3)想一想带点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照样子各写两个。2%
①辽阔——( ) ( )②五颜六色——( ) ( )
(4)摘录文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4%
这句话把( )比作( )。
(5)填空。4%
①“沉默的海”具体是指( )。
②“死海”得名的原因是( )。
(6)概括第一小节的节意。2%
15、课外阅读。(20分)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yìn)就是一位节俭的典范。
俗话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赵匡胤却与许多皇帝不同,他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还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生活上也要讲究俭朴。
又一次,宋太祖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着一件羽绣装饰的华丽短袄去拜见他。宋太祖见了很不高兴,命令女儿回去后马上脱下,以后再也不要穿这样贵重的衣服。
女儿很不理解,撅着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短袄只用上一点点。这有什么要紧的?”
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你想想,你身为公主,穿了这样华贵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这样一来,要用多少珍贵的翠羽?全国要浪费多少钱啊!”他接着又说:“你现在的生活已经够优越的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公主没办法,只好脱去那件华美的翠羽短袄,但心中还有些想不通。有一次,她试探地问父亲:“父皇,你做皇帝的时间也不短了,何不把进进出出做的那顶轿子用黄金装饰呢?”
宋太祖心平气和地对女儿说 我是一国之主 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经济 要把整个皇宫都装饰起来也办得到 何况是一顶轿子呢 国人说过 让一人治理天下 不能让天下供奉一人 倘若我皇上带头奢侈 必有很多功臣学我的样子 到那时 天下的百姓就会怨恨我 反对我 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和句子。(4分)
①典范:
③效仿:
③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④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供奉一人。
(3)在短文中缺标点的方框里加上标点。(6分)
(4)从文中找出两个反问句,写在下面,并改成陈述句写下来。(3分)
反问句:
改写:
(5)简要概括短文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哪两件事。(3分)
(6)这篇短文对我的启发是。(3分)
16、阅读检测台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工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生命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 淡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
【1】用“____”把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画出来。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第五自然段中“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一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汉字的魅力
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中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家小饭馆的中文店招牌,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一无二——_______ 无可替代——_______
【3】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一个“明”字,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请你找一个汉字试着用这种方法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神奇的“打”字
陈原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法是“织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的“打”,与“打毛衣”类似,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次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意味了。
“打酱油”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瓶,而是“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ニ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ー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儿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话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倒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吗?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将”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兵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健身器材,但不能用“打”宇,如“打平衡木”,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1】你觉得“打”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打”字选择合适的释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击:酸 B.放出,发出 C.举,提起 D.涂抹 E.捉;获取
F.用,采用;使用 G.截,停,减,退 H.收割
殴打(_______) 打蜡(_______) 打粮食(_______) 打比方(_______)
打鱼(_______) 打雷(_______) 打价儿(_______) 打灯笼(_______)
【3】结合选文,说一说“打”和”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一个像“打”字这样神奇又平凡的字,并写一写它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真叫人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表达与交流。
假如你可以去太空探险,想象一下,你会遇见什么新奇的事物?你会不会遇到危险?遇到危险后你会怎么做呢?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始你的太空探险之旅吧!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