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人物的描写,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
A.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B.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C.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锻炼 眷恋
B.遵重 崭新
C.颤抖 慈详
D.由衰 年龄
3、在中国书法史上世称“书圣”的是(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______
(2)故乡的小河清如水晶,那一排排搭石,像嵌在水晶里的宝石……______
(3)为什么不在一起玩儿呢?男孩子们不要他们——瓦尼亚是胆小鬼,安德留沙打仗又派不上用场,他才刚刚会爬着走。______
(4)沙堆上只剩下小安德留沙一个人,他四肢着地能爬多快呀?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哭泣—— 圣洁——
分歧—— 善——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吴冠中笔下的绍兴乌篷船是_______________,而姑爹的小渔船是____________,作者更喜欢的是 _________,作者借助具体事物,用_________ 的方法,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2)请选择其中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词语解码。
(1)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
(2)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韭”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意思: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食,种子可入药。组词______。
9、阅读。
事件:2017年,《战狼2》上映6天爆红,票房超过13亿元,不仅在国内叫好又叫座,还在海外电影院受热捧。下面摘录的是观影者的评论。
评论一:伟大的民族崇敬英雄。《战狼2》火了,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
“冷锋”这一荧屏英雄或可成为中国军人的一个特号和象征。通过“冷锋”,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战争时期,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和平时期,他们戍守边疆,不惧艰险;他们离开亲人,忠肝义胆只为维护世界和平;他们在危难时刻,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冲在最前面……所以有人说,“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
评论二:《战狼2》中,中国大使馆百般保护海外同胞,海军舰长大声怒吼“开火”,男主角单手撑着国旗带车队穿过交战区等细节,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感慨“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当中国逐步走向世界,当更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那些藏在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心向往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质,必将变得更加显性、生动。……
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劣质品”。公众期待,《战狼2》的成功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传递正能量。
【1】文章评论一从什么同角度对电影《战狼2》进行评论?( )
A.“冷锋”的表演表现。
B.电影塑造的英雄人物,英雄精神。
C.对电影设置的情节的评价。
D.电影的制作质量。
【2】谈谈你对“‘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这句话的理解,请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战狼2》吗?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我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把鞋子甩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使劲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扬扬地溜下树来。便是被家里人知道了,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我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1】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的________作用。文中从三个方面证明这句话,照样子,概括出来,填在横线上。
①挑高树爬②____③____
【2】画“﹏﹏﹏”的句子中,“嘴里哇哇地哭”是因为________;“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是因为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羊圈”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
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到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到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树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
【1】祁家的位置在1—6号院中的(____)号院。
【2】祁老人选购这处房子的原因有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葫芦嘴靠北的位置是祁家房子。(______)
(2)祁家房子位于葫芦肚的西侧。(______)
(3)大槐树是“小羊圈”的标志性参照物。(______)
【4】老舍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语言风趣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儿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本材料节选自他的作品《四世同堂》,让你感受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祁老人对房子的喜爱的?用“____”画出来。
12、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京。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联系上下文,说说“张口结舌”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 ”画出三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词语。
【4】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3、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______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
[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猛烈——(_________) 昏暗——(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小心翼翼——( ) 完好无损——( )
【3】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开头看,剧本首先交代了哪些方面?思考:为什么要先介绍这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剧本中是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剧本中是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下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而。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杼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杼声入梦了,一早醒来,织布机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前“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新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体谅——(________) 坚决——(________)
崭新——(________) 快活——(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我”的这种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两次对妈妈的呼唤,第一次“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______。
【4】“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理解。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疼。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溫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形成,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租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老家屋前“黄花总也开不败”中的“黄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有独钟的是________。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我”充满期待地等待着葵花的开花、______、收获、____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记忆中葵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下列对“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瓜子是每朵花经历日月风光结出来的,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B.“!”的作用是感叹一朵花只能结出一颗瓜子。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瓜子说成花的魂。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梵高的《向日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如向日葵曾鼓舞失意彷徨的梵高一样,葵花不仅让“我”获得物质享受,还给线“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B.祖母知道“我”喜欢梵高的《向日葵》,于是为“我”种了大片的葵花。
C.祖母深沉的爱像那葵花一样,发出“爱的最强光”。
【4】文章画“ ”的句子中的“香香地”改为“很香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你就按照我的办法办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填空
第一次赛马 | ||
田忌 |
| 齐威王 |
| 对 |
|
| 对 |
|
| 对 |
|
( )输了
第二次赛马 | ||
田忌 |
| 齐威王 |
| 对 |
|
| 对 |
|
| 对 |
|
( )赢了
19、快乐阅读
长城砖(节选)
“是的,是的!”一个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里程碑!”
长城砖啊 我们看到了你 就仿佛看到了祖国 一对老华侨互相搀扶着走过来 热泪盈眶地说 你坚强 刚毅 庄重 包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你是世界上最光荣 最壮观 最可宝贵的砖啊!
匣子里的长城砖,听着人们热烈的赞美,由惊讶而深思: “啊——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了尊严啊!”
【1】给文中的第2节填上确切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软弱(________) 随便(________) 渺小(________) 耻辱(________)
【3】“盈”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 部,用笔画查字法共有 (_____) 画。
“热泪盈眶”的“盈” 是 (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文中用“热泪盈眶”一词是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长城砖听着人们的赞美,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有时让人忍不住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落泪;有时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叫好……忍不住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往往能流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以“我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