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横线上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
A.斟酒 B.将酒置壶内,放于火上使热。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
A.闭上眼睛,蹲下身体 B.睁开眼睛,蹲下身体。
2、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手腕(wàn) 绊倒(bàn) 揪住(qiū) B.腮帮(sāi) 铸造(zhù) 扳手(bān)
C.揩油(jié) 吐痰(tán) 颧骨(quán) D.监生(jiàn) 胖墩(dūn) 嘎子(gǎ)
3、“我心理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4、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5、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猝然(______) 逾越(______) 启迪(______)
畸形(______) 塑造(______) 堕落(______)
6、查字典填空。
(1)“寻”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村”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7、照样子写词语。
例:辣椒成熟的时候像红灯笼似的。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位同学都应该执行学习《小学生日出行为规范》。
海底世界有许多奇怪的稀奇动物。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丰碑》中军需处长是个_________的人。
2.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____,透过无边的____,我仿佛看见了一条_______,这条大路一直通向______陕北。
9、课内阅读。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宿鸟幽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时酷爱收蔵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之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铺怎样处理买来的龙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把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
B.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C.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晚于篆书的文字。
D.研究甲骨文的学科,被称为“甲骨学”。
【4】关于“甲骨文”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爱青海的山和水
今天,我在家里看电视——介绍西部开发的青海省。啊!我被眼前的景物深深地吸引住了。
瞧!西部美丽的青海湖,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清澈的湖水,绿波荡漾。鸟儿在湖面上玩耍着,在天空中飞翔着。山壁陡峭,屹立在湖边。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林,水流澎湖……
我爱青海的山山水水,更爱这洁净的大自然。这里没有工业有害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这里也没有混杂的噪声,这里只有安宁和清静。这里是鸟儿栖息的乐土。这里闻不到污水排放的臭味,只见那清澈见底的湖水,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我时常想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在美丽的青海湖旁建一座旅游度假村,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到这里观赏、休闲。我要让更多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湖水 ( )的噪声 ( )的大自然
(2)小作者通过 了解了青海,美丽的青海湖是我国 ,那儿没有 ,也没有 ,只有 ,那儿闻不到 ,只看见 。
(3)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越来越____________。
【2】不是孩子处于这样危险境地的原因是( )
A.孩子被猴子逗得恼羞成怒。
B.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
C.孩子非常喜欢那顶帽子。
D.水手们没有及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3】当被猴子一次又一次地逗弄时,孩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的研究小报告。
下图是盘州市某某小学五年级(4)班汉字书写情况统计图,请你仔细研读此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盘州市某某小学五年级(4)班汉字书写情况统计图
【1】通过此图可以看出,五年级(4)班在汉字书写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 )
A.错别字较多
B.书写姿势不规范
C.字迹不工整
D.间架结构不合理
【2】针对以上情况,你认为最合适的研究小报告标题是( )。
A.关于有趣汉字的研究报告
B.关于汉字文化的研究报告
C.关于规范书写汉字的研究报告
D.关于小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问题的研究报告
【3】你觉得下列哪个研究方法与此次研究报告的撰写无关?( )
A.查阅书籍、报刊或网络,了解、搜集汉字字谜和歇后语。
B.让部分同学按所整理搜集的方法技巧去学习与训练,观察记录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总结方法和经验。
C.查阅书籍、报刊或网络,了解、搜集小学生汉字书写的方法技巧。
D.组织班上的同学学习汉字书写技巧的专题讲座或邀请老师给予指导。
14、读下面这段话,答题。
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她就与我讲起仇隙,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她,她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制女,罗利女又使扇子,摘我不动,她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她肚里,做起手脚。她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她,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她。”
【1】这段话出自小说《_________》。行者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填姓名)。
【2】他说的这段话是在讲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_________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________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______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______________。
(3)“煮书”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读书名言: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做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把头探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到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最后的力气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孩子失踪了 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
便下令返航回去找 这时有人规劝 这么长时间了 就是没有被淹没 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 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 为了一个黑奴孩子 值得吗 船长大喝一声 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在文中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2】理解句子填空。
(1)“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中“那样的人”指的是 的 人。
(2)“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了 。
【3】“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想到船长一定会回来救他?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被别人相信的时候,请你用几句话写下 来,表达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男孩和船长都跪在地上的意图是相同的。
B. 正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C. 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所以船长感到很幸福。
17、课外阅读。
小音乐家扬科(节选)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
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他到树林里采野果,回家来包里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咦!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有一次他正听得出神,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记着。
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见扬科悄悄地躲在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时候传出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会很满足。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曾经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就挂在正对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间里一个人也没有。他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望着墙上的小提琴,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琴声惊动了管家,把他当小偷惩办。管家让更夫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夫( ) 号叫( ) 白桦树( )
(2)用“____”画出体现扬科内心活动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可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写扬科“冒险”去看小提琴的语句并不多,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扬科渴望仔细看一下那把小提琴的心情,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扬科和凡卡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用“________”画出文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2】用“∥”把文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出每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声音的延长
【4】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中的“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细致刻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 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鲁肃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鲁肃帮不了他的忙。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____________
(2)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____________
21、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我的课余生活。